1993年3月,法國政局發生戲劇性變化,出現了左翼總統與右翼政府“共治”的局麵,中國與法國的關係隨之峰回路轉,巴拉迪爾政府希望改善同中國的關係,經過雙方多次坦誠深入的會談,就解決法國對台灣軍隊出售軍火問題和恢複中法傳統友好合作關係達成諒解,法國保證不再向台灣出售武器。1994年9月,江澤民主席訪問法國期間,兩國領導人一致同意,麵向21世紀,雙方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持續穩定地發展雙邊關係。在加強經貿合作方麵,雙方簽署了19個經貿合同、協議書和意向書,總金額達181億法郎。這在中國與法國的經貿往來中也是空前的。
1995年5月,一向對中國友好的雅克?希拉克出任法國總統。希拉克出於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基於推動世界多極化的戰略考慮,推行了新的亞洲戰略。其中加強法中對話與合作,是這一戰略的主要環節。作為戴高樂派的傳人,希拉克多次表示,要探索發展中國與法國的友好合作關係的新方式和新途徑,在中國和法國、乃至中國與整個歐洲之間,建立一種取長補短、互利互惠的特殊合作關係。
在人權問題上,希拉克主張中國與法國應該相互對話,而不是對抗。1997年3月,希拉克向訪問法國的喬石委員長通報,法國不再參與聯合國人權委員會有關涉華提案的決定。第53屆人權委員會進行期間,當一些西方國家像以往一樣積極活動、拚湊反華提案時,法國外交部發言人宣布:“法國將不參與譴責中國人權問題的議案,而傾向於就這個問題同中國進行建設性的對話”,“法國將不走與中國對抗的道路。”法國這一立場得到德、意、西等歐洲國家的支持。江澤民主席對法國的這一獨立自主的行動表示讚賞,稱其為“具有遠見卓識的明智決斷”。
在排除了向台灣出售武器和人權問題兩大影響中法關係的障礙後,1997年5月,希拉克訪問中國,在開拓中法關係新局麵的道路上又邁出了新的引人注目的一步。訪華期間,希拉克總統高度評價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主張法中建立全麵夥伴關係。為表明法國對發展法中關係的決心和誠意,他公開重申,法國將恪守不再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承諾,不再在人權問題上與中國對抗。這次訪問的最大成功是5月16日簽署的《中法聯合聲明》。《聲明》明確宣布,中國與法國兩國將保持領導人之間的密切接觸和經常性聯係,加強安全與防務、政治、經貿、科技、文化、軍事等領域的往來與合作,建立長期的全麵夥伴關係。
隨著中國與法國政治關係的改善,兩國的經貿往來迅速回升。1996年4月,李鵬總理訪法期間,雙方簽訂了中法政府海運協定和中國訂購33架空中客車飛機的合同,以及合作製造100座級新型民航機的意向書,總金額達120億法郎。1997年5月,希拉克訪華期間,雙方簽訂了關於研究和平利用外層空間、關於發展和平利用核能、環境保護和衛生方麵的政府間協定,還簽署了中國預訂法國30架空中客車飛機協議和合作生產100座級民用噴氣機的框架協議。1998年9月,法國總理若斯潘訪華期間,中國與法國雙方簽署了信息技術、電力、知識產權等三項合作協定,以及中法政府財政議定書和14項商務協議。至1997年底,法國在華投資協議金額達41.54億美元,投資項目約1272個,在歐盟成員國中居第三位,也是全球對中國的第十大投資國。法國對中國的投資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車、化工、鋼鐵、輕工、食品等領域。
1985年至1997年,中國與法國共簽訂了15個財政協議書和3個贈款議定書。法國政府貸款總額25億美元,為中國的第二大貸款國。中國從法國引進技術項目733個,總金額68.13億美元。1997年中國與法國的貿易額升至55.7億美元,2002年進一步升至83.2億美元。
長期以來,中國與法國的經貿關係發展,盡管中間波折起伏,但是總體是向前發展的,是一種螺旋式上升的趨勢。由於中國與法國兩國在國際政治中有許多共同認識,在國家關係上有友好合作的傳統,在經濟上互補性很強,相信中國與法國的經貿關係還將有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