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夠堅持學習寫詩,能夠出版這本詩詞選,是眾多老師、朋友指導,學生幫助的結果。
為我寫詩把關的,有鄧維龍(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曉衛(貴州大學教授、中華辭賦研究院研究員)、張辛(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黃榮生(瓊州學院藝術學院副教授、海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李景新(瓊州學院人文學院教授、海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我每寫一首,就通過手機短信發給他們,他們回信指出問題,讓我斟酌修改,有的直接幫我換字換韻。2012年以來所寫,主要由黃榮生老師把關。他不厭其煩,回複及時。
寫格律詩,首先要在音韻和平仄上不出錯或少出錯,慢慢再追求美,我這麼想。所以,不經過專家把關,我不敢拿出一首詩。集子輯成後,我又分別發送黃榮生、李景新教授和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潘衍習編審,請他們集中審讀,清樣又請黃榮生、李景新教授再次找茬檢錯。他們以其深厚的詩詞功底和認真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苟,對全部詩稿逐一過目。又發現一些問題,讓我調整或幫我潤色。我也很喜歡他們的做法,他們尊重原作,不提傷筋動骨的意見,隻看用韻、平仄、流暢方麵的問題。
中國書協主席團顧問邵秉仁、段成桂,中國書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趙長青,副書記、秘書長陳洪武,副主席王家新、申萬勝、蘇士澍、吳東民、吳善璋、言恭達、胡抗美、聶成文,以及韓亨林、趙學敏、張學群、孔見、孟世強等著名書法家朋友,馮遠、劉大為等著名畫家朋友,以他們精湛的書藝,書寫了我部分詩作收入本書,使讀者閱讀詩詞的同時,欣賞書法藝術。但正由於詩詞一再修改,因此,書寫的詩詞與改定的詩詞出現不一致,就在所難免了。
每篇詩後的小注是由唐輝、孫晨光、陳少雷、劉俊、駱光宗分頭編寫的,他們都是國家行政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的在讀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後研究人員。他們借助“百度”,借助詩詞所描寫對象的相關官方網站,查閱資料,體味詩意,細心編寫。詩詞分類、選配照片,以及編排過程的大量事務性工作,都是駱光宗完成的。張宏廣也作了部分詩詞錄入和其他輔助性工作。
書中所用的照片,一部分是我和駱光宗拍攝的,一部分是與我同去澳新政府學院的同學提供的,一部分是分別請詩詞所涉及地區的王永樹、唐健、遊忠慧、任梓函、譚勇、錢秋霞、周鴻均、華曉東等朋友從有關單位直接討來的,這些討來的照片大多出自於專業攝影家之手,為本書增色不少。本書所用的所有書法照片,都是請國家行政學院書畫研究院王均峰拍攝的。
本書能夠出版,得益於“中國驕子文庫”編委會秘書長兼總編輯鄭福榮的厚愛和熱情;得益於中華書局大眾圖書分社社長包岩的支持和鼓勵;得益於劉洋追求完美的版麵設計和文字編輯態度——如果本書在美術創意上出現什麼遺憾,那完全怪我,是我為她追求的設計效果降低了目標;得益於沈錫麟編審高水平的文字編輯工作,他幫我又掃除了一些當年的錯誤及其他錯誤。
特別是,中華詩詞學會創始人之一周篤文先生欣然應允為本書作序,使我深感榮幸。周老發表詩詞近千首,在古典詩詞學界享有盛譽。周老認真地翻看了我的詩稿,並給以鼓勵性評點,讓我這個詩詞初學者倍受鼓舞。
在此,我向上述各位老師、朋友和學生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
周文彰
2013年9月18日22:55於南京—北京G40次高鐵3車1A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