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休煩瑣,到了周敬王三十七年,越王臥薪嚐膽,朝夕謀伐吳國。隻因吳國將勇兵強,伍子胥智勇蓋世,無人可敵;又有莫邪寶劍,吳鴻、扈稽神鉤,不能抵敵。連年費盡心力,用白馬白牛祭了昆吾之神,命工人采取昆吾山之金,鑄成寶劍八口。一名掩日,把劍指著日,日光就掩蔽了。這劍是金的純陰煉成,陰盛則陽滅也。二名斷水,把劍劃水,水即分開,半日不能複合。三名轉魄,把劍指月,月中蟾兔顛倒。四名懸翦,把劍懸在半空中,鳥雀飛過,觸在刃上,便成兩段。五名驚鯢,帶著此劍泛海,鯨鯢望影而逃。
六名滅魂,挾著此劍夜行,魑魁遠避。七名卻邪,無論是何妖邪,此劍到處,便潛伏不動。八名真剛,將此劍切玉斫金,迎刃立斷,鑄此八劍,以應八方之氣。雖說多著奇異,苦於無人教練,又不知能否敵得莫邪。又因吳國兵陣堅整,非強弓巨鏃不能推陷,加以吳越濱水之區,水戰不習,萬難製勝。時時憂慮在心。也曾出榜招募些人,也曾因薦錄用些人·無奈真才絕少,徒費時日,不見實效。這時寧毅已將陳音、衛茜諸人對範大夫詳細說過,範大夫曾請陳音諸人相見,試驗多次,十分信心。
一日,越王與範大夫商議報仇之事,因國無能人,愀然不樂。範大夫乘勢把陳音諸人極力薦舉,且道:“經臣屢次試驗,這五人實係真才實學,必能為國宣力。如有錯誤,臣甘同罪。”越王聽了大喜,便立時宣請,內侍至寧毅府傳宣詔命,陳音五人整理衣冠,拜舞畢,由寧毅帶領上殿,俯伏階下。
越王傳詔起立,五人一字兒排立在殿左。越王見五人一個個精神壯健,氣象威嚴,暗暗心喜。傳詔道:“臣妾之恥,寡人刻不去心,隱忍十年,每一念及,肺腑寸裂。越之家國,寡人與爾等實共之。爾等忠義性成、當以寡人之心為心。茲範大夫竭力薦舉,極稱爾等之能,寡人需才正亟,特賜爾等列將之職。著陳音督練彎弓隊,兼練水軍,雍洛為佐;著司馬彪、蒙傑訓練騎兵,歸疇無餘管轄;著衛英訓練軍陣,歸諸稽郢管轄。尚其勉旃,毋負委任!”
五人俯伏謝恩,齊奏道:“敢不竭犬馬之力,以報殊恩?”陳音複奏道:“臣弩駘劣質,難勝兼任,臣有一老友,齊國人氏,姓趙名平,即蒙傑舅父。此人水勢精通,在臣之上。更有鮑皋、魯直等十人,熟習水性。臣在楚隨征雲中岸,甚得臂助。伏乞準臣致函來越,趨朝候試,自能不負委任。”越王滿臉歡容,對範蠡道:“陳音初人朝班,便能薦賢讓位,甚是可嘉,當準所奏,趙平未到,仍著兼攝。”範蠡頓首道:“多士奮興,並得借材異地,國家之福也。臣為大王賀。”寧毅也同聲稱賀。
越王退朝,範大夫帶領眾人出殿。寧毅同陳音五人,自回寧府,置酒慶賀,互相勉勵。陳音道:“我們當到範大夫府中叩謝才是。”寧毅道:“這話錯了。官爵是朝廷的懸以待天下士,人臣薦賢,分內之事,何謝之有?若是受爵公廷,拜恩私室,直以祿位為市恩之地,這還成活嗎?範大夫公忠為國,諸位若去叩謝,範大夫反而不樂,不去為是。就是同朝同事的人,依禮往拜可也,不必虛文酬應。”陳音五人諾諾連聲。酒後,陳音便修書一封,差人送往齊國與趙平,書中諄諄勸駕;修書一封,差人送楚國與鮑皋諸人;並修一書與王孫建,大旨是如能離楚,務望早降。如老伯執意不允,不敢強邀等語,兼問候王孫無極夫婦的安,又修稟與二太子請安。把信發了,回家對娘子說知,繼誌也知道了,歡喜無限。陳音把繼誌交付衛英,令他在戎行學習。
衛英甚是喜愛,呼兄叫弟,一如同胞。
陳音五人各有職守,盡心報效。卻有一班淺見小量之人,見陳音五人驟得重用,心中不服。初而目笑腹誹,後來便任情毀謗。範蠡聽了,與寧毅商議道:“大王聽我們的舉薦,陳音五人不次擢用。近來一班小人,甚是不服,嘖有煩言,恐互相猜忌,一旦有事,貽害不小。如之奈何?”寧毅沉吟了一口道:“大夫不如啟奏大王,以考拔驍將為名,定期在演武場調齊各將,當場比武,不愁人心不服。”範蠡點頭稱是。次日奏過越王,果然傳下詔命:五月初三日,在演武場挑選驍將。無論軍民人等,有膂力出眾,技藝超群者,準當場演武,一體錄用。這道詔命一下,一個個磨拳擦掌,準備當場角勝。
那一班譏刺陳音五人的,聚在一處商議道:“我們自家人,不必爭強奪勝,隻與他們比較。務要使他們一個一個當場出醜,才不失我們的銳氣。”眾人稱是。陳音五人見了這道詔命,聚齊眾人道:“範大夫因眾人不服,替我們打的主意。我們當得步步留心,占著上風,方不辜負範大夫的用心。”眾人稱是。卻好利穎已回來對眾人道:“寧大夫著我來關照眾位,比武之際,隻可取勝,不可恃勇殺傷,恐致激怒,反而不便。”陳音五人齊應道:“我們體會得。”利穎道:“到了初三日,我也要去觀場,尋個弱的來臊皮臊皮,也是快活。”隻有蒙傑心中煩躁道:“他們既不相容,我自回齊國去,要這官來何用?”陳音道:“賢弟千萬生心不得,我們驟然超拔,怪不得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