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稅收麵對通貨膨脹的表情(3 / 3)

各國和各個時期的通貨膨脹稅對政府收入的重要性並不相同。例如美國,近年通貨膨脹稅估計占政府收入的3%。但在18世紀70年代期間,美國大陸會議(獨立前)主要依靠通貨膨脹稅來支付軍事支出。由於新政府通過正常稅收或借款籌資的能力有限;印發大陸美元就是向軍人支付工資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正如貨幣數量論所預言的,結果是高通貨膨脹率;在幾年間按大陸美元衡量的物價上升了100多倍。

與通貨膨脹稅近似的還有一種“鑄幣稅”。所謂鑄幣稅,簡單說就是中央銀行發行貨幣所取得的利潤。由於貨幣——特殊的商品——生產是壟斷性的,對消費者、使用者來說是沒有彈性亦即別無選擇的,因此,這種利潤符合稅收的一般特性,即利用政府的強製性,無償地向民眾收取,所以,經濟學界將其稱之為“稅”。當然這樣的命名還源於曆史的約定俗成。鑄幣稅這個詞源於歐洲,意指封建統治者在金屬貨幣製度下,從鑄造金屬貨幣中所取得的收益。

鑄幣稅與通貨膨脹稅兩者既有聯係又有區別。從定義上看,二者的角度不同,通貨膨脹稅是從“通貨膨脹”角度來說的,而鑄幣稅是從“發行貨幣”角度來說的。從量上看,二者有可能相同,也有可能不相同。通脹稅的公式是:通脹稅等於通脹率與實際貨幣金額的乘積。鑄幣稅的公式是:鑄幣稅等於貨幣增長率與實際貨幣金額的乘積。兩者在量上可有四種關係:

①當政府的貨幣發行尚未引起通貨膨脹的情況下,通貨膨脹率為零;因此,通貨膨脹稅為零,而政府可以得到鑄幣稅。

②當政府的貨幣發行引起了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率小於貨幣增長率時,政府得到的鑄幣稅大於通貨膨脹稅。

③當政府的貨幣發行引起了通貨膨脹,且通貨膨脹率等於貨幣增長率時,政府得到的鑄幣稅等於通貨膨脹稅。

④當政府的貨幣發行引起了通貨膨脹,而通貨膨脹率大於貨幣增長率時,通貨膨脹稅先是上升,達到一個最大值後,將因公眾持有的實際貨幣餘額的急劇下降而下降。這時,由於公眾持有的實際貨幣餘額的急劇下降,而使政府獲得的鑄幣稅減少,甚至難以獲得鑄幣稅。

綜上所述,鑄幣稅基本上一直存在,而通貨膨脹稅則取決於政府發行的貨幣是否超過流通需要。它們的共同特征是有“稅”之實,無“稅”之名,是一種“暗稅”。但為了便於理解和認識,經濟學家將其命名為稅。

鑄幣稅還好說,作為一種類似於專賣的壟斷利潤,它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是一種客觀存在。但通貨膨脹稅就不同了,它是政府可以控製的,一旦出現,如果不是政府有意的,起碼可以說政府的宏觀調控出了問題。

馬克思說:“通貨膨脹是對內的掠奪,戰爭則是對外的掠奪。”需要強調的是,馬克思所指的是惡性通貨膨脹,是政府有意為之;而不是經濟正常增長所產生的輕微通貨膨脹。由於稅收的特殊職能,它經常背上惡名。這實在是無可奈何的,當此之時,隱忍不發,隻能造成更大的誤解,隻有坦然麵對,耐心解釋,方才是正確的因應之道。

2007年以來我國初露端倪的溫和通貨膨脹,其原因已在前麵說過,主要是對外貿易順差過大、外彙積累過大和外彙管理體製改革滯後綜合作用所造成的,並不是政府有意為之。但其後果卻是客觀存在的。

盡管通貨膨脹稅可以增加財政收入,但與其後果相比,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都不敢將其作為取得收入的手段,它隻滿足於獲得鑄幣稅;相反,都把治理通貨膨脹作為政府的主要任務。通貨膨脹稅隻是宏觀調控滯後或顯效之前的一個必然結果。

麵對通貨膨脹已經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後果,稅收作為工具隻能是被動接受,但作為操控稅收工具的政府,可以選擇的應對、消弭通貨膨脹的方法卻有許多。

這裏不說利率、彙率,隻說稅收,在通貨膨脹時期,作為通貨緊縮的方法之一,政府可以增稅,將壟斷企業獲取的超額利潤收歸財政;也可以開征特別目的稅,以抑製過熱的固定資產投資,控製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擴張,將過熱的經濟增長速度降下來;另一方麵作為政府的收入政策之一,也可以減稅,以刺激企業實行低價,還可以促使企業提高勞動力價格,建立保障機製,趁機消化社會欠賬。為了使民眾收入不至於因通貨膨脹減少,在個人所得稅方麵,既可以降低邊際稅率,也可以深化稅製改革,將工資和CPI掛鉤,物價升工資也同步升,實行指數化的所得稅製,以使民眾實際收入不下降,更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的方法,對低收入的中下層民眾予以補貼。從宏觀上說,政府應加大對民生類公共物品的供應,以部分補償公眾在物價上漲中的損失,減輕其生活壓力。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經濟與社會穩定的、持續發展的機製,以使社會和諧,國家長治久安。

當然,最根本的方法是控製貨幣的發行數量,這是釜底抽薪的根本解決之道。但這要更多地依靠綜合運用利率和彙率的杠杆,稅收在其中的作用隻能是補充。

需要強調的是,就宏觀而言,就長期而言,經濟是變動不居的,影響其的變量因素很多,任何時候都不可能指望經濟發展處於理想狀態,同樣也不可能指望政府能完全駕馭經濟這套戰車,所以稅製、稅收的動態調整就是不可避免的。

如此,麵對通貨膨脹,稅收的表情就可以釋然了。

參考文獻

章煒等主編:《稅務辭典》,中國財經出版社1989年12月版

格裏高裏·曼昆:《經濟學管理》,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年8月版

王利、左大培:《美元化的政策效應分析和我國的對策研究》,《經濟研究》199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