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平台
作者:山水
請看兩則有語病的標題:
1.《政府自戴“緊箍咒”》,說的是保康縣推進依法科學決策,他們認為依法決策就是一個緊箍咒,而這個緊箍咒必須由政府自己給自己戴上。
2.《美給伊拉克套上“緊箍咒”》,說的是美國趕在權力移交伊拉克政府之前,對伊拉克的法律進行一係列重大修訂,以這些法律為韁繩,套住臨時政府這匹“野馬”,以便讓它沿著美國預想的方向前行。
給某某戴上緊箍,意在控製受束縛的一方,若他稍有不從,控製者即可念起咒語,使彼頭上的緊箍收緊,他就會頭疼難忍而乖乖就範。請看例句:便如孫大聖聽見了緊箍兒咒一般,頓時四肢五內一齊皆不自在起來。……忙披衣起來要讀書。心中又自後悔,……早知該天天好歹溫習些的。(《紅樓夢》第七十三回)
給人戴上緊箍,必要時念咒語,迫使他順從。人們常以此比喻來說明控製與反控製、束縛者與被束縛者之間的角力(文首說的是政府自我約束,依法決策)。
戴箍,念咒,動賓結構,搭配沒問題。戴咒(套咒),搭配就錯了。上述兩標題之錯在此,這種錯,在其他報刊上也常常可以見到。
修改時,可改“咒”字為“圈”字(不影響原文句子的節奏),或刪“咒”字。
若要用“咒”字,可另起爐灶,遣詞造句。請看:
民間發明人陷入“中國式魔咒”(武漢晚報2010年12月8日頭版頭條標題),表達的意思很明白(啃鹹菜,睡車床,離了婚,賣了房,癡迷發明群體窮困潦倒),“咒”字的搭配也是正確的。
下列各句,“緊箍咒”的搭配都錯了:
1.社會沒有權力把“優秀”的緊箍咒套在我身上。
2.蔣國兵(1979年湖北高考狀元)或許就是因為戴上了社會強製賦予的“必須要優秀”的緊箍咒而不快樂,最終因不快樂而離開。
3.範弗裏特一到朝鮮,李奇微就把包括20萬韓軍在內,共41.7萬人的第八集團軍交給他,同時也給他上了緊箍咒:懷俄明線(朝鮮戰爭中,美軍以美國州名命名軍事分界線)以北的任何軍事行動,都必須經遠東司令部批準。
4.這些如煙的往事,這些建國以後知識分子被套上緊箍咒的接連的運動曾經怎樣令父親(章靳以)緊張而無所適從,這從……可見一斑。
5.但在一個全民都戴上思想緊箍咒的年代裏,“玩遊戲”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包括自由,乃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