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先軫(1 / 3)

先軫(?—公元前627年),因封地在原(今河南濟源附近)故又稱原軫,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後以中軍元帥身份執掌國政。他既有政治家的韜略,又有軍事家的眼光;既善於運籌帷幄,又能臨陣殺敵,在政治軍事等方麵都有卓越的成就。他性情暴烈不遜,但卻無比忠誠耿直,以至於最終用自己的生命,給曆史留下了壯烈的一筆。

公元前655年,晉國驪姬之亂使公子重耳流亡國外,先軫就是追隨公子重耳的晉國達官貴人之一。經過十九年的流亡,先後投奔狄、齊、曹、宋、楚、秦等國,終於於公元前636年,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國繼位。先軫等陪同流亡的都得到了重用,不久晉文公把晉國軍隊改編為上、中、下三軍,先軫擔任了下軍副帥。

約公元前633年春,楚國攻打宋國,宋國請求晉國援助。先軫對晉文公說:“宋國對我們有恩,我們必須救援。而且主公決心稱霸天下,就必須遏製楚國向北方的擴張。現在曹國和衛國都是楚國的附庸國,而且當年都對陛下極其無禮,我們可以向衛國借道去攻擊曹國;曹、衛既然是聯盟,衛國一定不會答應借道,我們正好有理由攻擊衛國。這樣楚國不得不分兵救援,我們不僅解了宋國的危機,而且也報了當年拒絕我們的屈辱。”

果然衛國拒絕了晉國,於是晉軍繞道南下,大軍渡過黃河來到了衛國五鹿(今河南濮陽附近)。晉文公觸景生情地說:“這就是介子推割股的地方呀!”先軫馬上對晉文公說:“就讓我去拿下五鹿,獻給主公吧!”

先軫下令本部人馬多帶旗幟,在五鹿城外山林遍布旌旗。五鹿的守軍和百姓根本沒料到晉軍猝然而至,當看到滿山遍野的晉軍旗幟,頓時軍民全無鬥誌。先軫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占領了五鹿城。不久中軍元帥病死軍中,晉文公正式拜先軫為中軍元帥,從此由先軫主持晉國軍國大事。

衛成侯見晉軍勢盛,不得已聽從大夫寧俞的建議,由自己的弟弟叔武和大夫元咺監國,自己和寧俞出逃了。晉文公要一鼓作氣滅了衛國,先軫說道:“主公,我們是來救援宋國的,現在宋國的危機還絲毫沒有緩解,我們卻先滅掉別的小國,這不是一個有宏圖霸業理想的君主的做法。何況衛侯已經出逃,今後怎麼處置衛國,全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又何必著急呢?我們應該東進伐曹,迫使楚軍分兵救援。”

晉軍很快圍困了曹國陶丘(曹國都城,今山東南部定陶一帶)。曹公共送來投降信,約定當天晚上請晉文公進城。先軫說道:“曹國雖然弱小,也不至於不戰而降,其中一定有詐。”於是在約定時間派人假冒晉文公帶人進城,果然遭到了暗算。晉文公大怒,幾天後攻下了陶丘,活捉了曹公共,殺了曹國所有大臣。

當楚國得知晉國兵臨衛國,楚成王急忙親自帶兵前往救援。途中得到報告說晉軍已經攻打曹國去了,正在商議怎麼救援曹國時,卻又接到了晉軍大勝,曹公共被俘的消息。於是楚成王傳令圍困睢陽(宋國國都,今河南商丘)的主帥成得臣:“晉文公在列國流亡了十九年,既有豐富的經驗,又通達國內外民情,現在也許我們不是他的對手,你最好別和他們交鋒,還是撤回我們得勝之師吧!”

成得臣和他的手下根本就不以為然,他們認為已經圍困睢陽了那麼久,勝利隻是遲早而已。所以就派人來見楚成王說:“請容許我們攻下睢陽再撤軍。如果遇到晉軍,我們願意和他們決一死戰,如果失敗,甘願接受軍法處置!”

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子文對楚成王說:“晉國意在圖霸,隻有我們才是它最大的障礙。現在我們退軍,不僅說明我們怕他們,而且更會使曹、衛等國歸順晉國。陛下可以讓他們繼續圍困宋國,隻要達到與晉國講和的結果,那我們和晉國依然是南北雙雄!但是陛下一定要嚴令成得臣不得輕敵,同時明確告訴他可以和晉國講和。”遺憾的是狂傲的成得臣並沒有按照楚成王的指示辦,一心想盡快攻下睢陽,然後再以得勝之師教訓晉軍,於是加強了對睢陽的攻勢。宋國危在旦夕,派大臣夜裏從城牆坐吊籃出來,帶上宋成公親自選定的珍寶清單來見晉文公,請求盡快和楚軍決戰,並承諾在宋國得救後,一定按照禮品清單,如數奉上宋國的財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