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想,包括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兩個層次。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是中國共產黨的最高理想,是共產黨人和先進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實現共同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必經階段,為實現共同理想而奮鬥,也就是為實現黨的最高理想而奮鬥。
有道德,包括社會主義道德和共產主義道德兩個層次。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要求是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這是對每個社會成員的基本要求;同時,我們還必須提倡奮力開拓,公而忘私,勇於獻身,必要時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提倡雷峰、焦裕祿、孔繁森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些崇高的共產主義道德,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帶頭身體力行。
有文化,指掌握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也包括與此相聯係的思維方式、技能、教養、審美意識、言行舉止等。科學文化水平既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思想道德水平、覺悟水平的條件。
有紀律,對於社會主義公民來說,就是嚴格遵守社會公共生活紀律和其他有關紀律,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共產黨員要嚴格遵守黨的紀律,做好遵紀守法的楷模。
2.根本任務的中心內容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內容。這是由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由社會主義新人來進行,而這樣的新人必須具備遠大的革命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嚴格的組織紀律和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水平。當然,在現階段,我們還不能要求每個社會成員都成為共產主義者,都成為四有新人,但作為一項長期的奮鬥目標和任務,必須把它提到全黨、全民的麵前。我們必須用共產主義思想要求共產黨員和一切先進分子,並且通過他們去教育帶動和影響廣大群眾。這樣才可以使越來越多的社會成員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從而提高全社會的精神文明水平,促進人的全麵發展,從而推動和保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3.挺高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根本目的
人的素質是社會曆史的產物,又給社會曆史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努力提高全體人民的素質,必將使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使人與人之間在公有製基礎上的新型關係不斷發展,使整個社會麵貌發生深刻變化,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中所說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兩個方麵,其中,思想道德素質集中體現著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當前我國思想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是:堅持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引導人們樹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科學文化素質又是社會進步、民族強盛的重要標誌,隻有全麵提高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才能真正地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由此可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程,它的根本任務的實現將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變化。
怎樣理解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的重要特征
社會主義作為一種更高類型的社會製度,它區別於其他社會的最基本特征有:以生產資料公有製為基礎的經濟製度,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和以公有製為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三個方麵缺一不可,共同構成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其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又是社會主義的最鮮明的特征,是社會主義製度優越性的重要表現。過去在講到社會主義特征時,人們往往強調剝削製度的消滅和生產資料的公有,強調按勞分配、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以及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政權,強調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和比資本主義更高的勞動生產率,作為社會主義發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終結果,也是它的特征,這些無疑都是正確的,但還不足以完全包括社會主義的特征。社會主義還必須有這樣一個特征,就是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沒有這種精神文明建設,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
我國的現代化區別於資本主義國家的現代化,不僅在於它有以社會主義公有製為基礎的經濟特征和以人民民主專政為國體的政治特征,還有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核心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作為自己的思想特征。如果忽視共產主義思想指導下的精神文明建設,人們對社會主義的理解就會陷入片麵性的泥潭,就會使人們的注意力僅限於物質文明,甚至隻限於物質利益的追求,那樣,我們的社會主義社會就失去了理想和目標,失去了精神力量和智力支持,就難以抵製資產階級和其他剝削階級思想腐蝕和精神汙染,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可能沿著社會主義方向走下去,甚至走上邪路,以至於葬送社會主義。
再從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鞏固高度完善的社會主義製度,為過渡到共產主義準備必要的條件來看,也要求我們必須充分認識社會主義的思想特征,加強高度的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像我們這樣一個經曆漫長的封建社會,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生產力不發達的大國,要克服“家長製”、“一言堂”等背離社會主義民主原則現象,不僅急需提高全體勞動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創造條件,使他們以各種形式參加國家管理;還必須有效地進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人民共產主義覺悟。這樣國家工作人員才能保持社會主義公仆的本色,克服官僚主義和個人主義的作風,真正置於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人民群眾才能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自覺地改造主觀世界;充分發揮國家主人翁的責任感,正確地運用民主權利,有步驟地搞好經濟體製改革,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製度。隻有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國家才能在迅速發展物質資料的同時,極大地提高人民群眾的共產主義覺悟,才能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全麵發展的新人,為過渡到共產主義創造條件。
正因為這樣,我們黨科學地把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實現四化宏偉目標的戰略任務是十分必要和完全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