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凡事還是得有個度,就算沒有度也得有一個結束,等到劉徹結束了自戀之後,張姆斯利還是請示了大漢接下來的行動,總不能做到雙方都幫,或者雙方都不幫吧,如果那樣的兩麵三刀,說不定昭仁帝國還沒有跟烈陽帝國打起來,首先會聯合起來把大漢滅掉了。
“複仇者級戰列艦繼續保持不動,通知巴筱章一聲,以拱衛的名義吞下中陽星係全境,至於對那雙方的說辭大可以異曲同工,反正隻是一個理由罷了,相信以巴筱章的能力一定能夠完成。”
劉徹說出了自己的考慮,但是在張姆斯利看來,這樣的做法似乎並無法做到取巧,相反很可能會引起烈陽帝國與昭仁帝國的反感,甚至是仇恨,畢竟吞下中陽星係不光是對烈陽帝國的反叛,也是對昭仁帝國聯合出兵的拒絕。
“主公,這樣做不太好吧。”
劉徹知道張姆斯利的穩妥,但是他同時也清楚後者是穩妥有餘,但是在大局觀上有所不足,現在的情況是烈陽帝國和昭仁帝國的戰爭一觸即發,不管是哪個國家都騰不出手來對付大漢,更何況三年的時間,巴筱章早已經把中陽星係經營了起來,所以現在拿下中陽星係不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根本不會有什麼問題。
而且,或許在烈陽帝國和昭仁帝國的認知裏,都認為大漢不過是癬疥之疾,但是他們絕對想不到大漢的軍事實力究竟是何等的驚人,三年的積攢,大漢的軍工產業連續三年的不間斷製造,現在擁有的戰艦數量可是三年前的數倍之多,而且這些東西還都沒有浮出水麵,就好像一把未出鞘的寶劍一般的。
三年磨一劍,出鞘現鋒芒!
劉徹在等待一個機會,現在昭仁帝國與烈陽帝國的大戰即將揭開序幕,那麼大漢為什麼不能當那隻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黃雀呢?三年前謹小慎微,從夾縫中求得生存,三年後作壁上觀,徐徐圖之,這才是劉徹為大漢的發展定下來的方略。
現在機會依然已經到來,那麼何必再客氣呢?照單全收中陽星係,然後以中陽星係為跳板,冷眼旁觀昭仁帝國與烈陽帝國的膠著戰局就是了。
扶弱壓強,不管是烈陽帝國還是昭仁帝國隻要出現了頹勢,那麼大漢即刻出兵幫忙,絕對不會任由一方被完全性的擊潰,不過在劉徹的算計中,比起強勢的昭仁帝國來說,烈陽帝國成為大漢盟友的可能性的確要高得多。
放棄與昭仁帝國的友好關係,這一點在劉徹看來也是無奈之舉,不管裕澈天皇的態度如何,但是如果上升到國家的層麵來說,作為帝製國家可從沒有什麼人情可講,或許在吞並了大漢之後能夠給自己一個榮華富貴,但是那樣的生活是自己所期望的?自己苦心經營出來的大漢就這樣拱手讓人?
弱肉強食是宇宙環境的最真實寫照,三年前比起昭仁帝國來說,大漢就是弱者,就是案板上的肉塊,但是經過三年的經營,大漢的情況早已經是今非昔比了,而且如果想要保住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就隻能與昭仁帝國一戰。
這一點同樣也是站在國家層麵的無奈之舉,劉徹沒得選,除非他想要當那個勞什子的富家翁,但是他會甘心嗎?作為穿越到這個時空的劉徹來說,這輩子他必定要活出一個轟轟烈烈來,所以才會通過不斷的折騰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苦心經營出的現狀也是最好的結果,那麼拱手讓人自然是想都不要想,非但如此,經過三年積累的大漢,劉徹也有信心在這場決定命運的戰爭中贏得先機!
“命令巴筱章全取中陽星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