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尹隊啊,為了工作,為了撲滅一場又一場的火,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搶險救援任務,難道你早已想好把一切都奉獻了麼?
關於他的見義勇為。
事實上,這方麵的例子實在太多,更多的實例被尹進良藏匿起來,秘而不宣。他覺得作為一名軍人,尤其是一名消防軍官,挺身而出,為他人做些好事,實在是太應該了,用不著敲鑼打鼓地四處宣揚。所以我們找到的,隻是人們親眼目睹的一部分。
2012年10月8日下午,約摸13時10分,蕭山區崇化居民小區內有居民驚訝地發現,該社區2幢3單元5樓窗戶外的雨篷上,竟站著一名小男孩!塑料雨篷自然沒有多少承受力,小男孩盡管不足10歲,但他的體重仍然壓得雨篷搖搖欲墜,嚇得小男孩緊張地扒著窗沿,不知該如何是好。由於5樓這戶人家聯係不上,6樓那戶人家的家門被反鎖,熱心的小區居民隻得打了報警電話。
110、119、122“三台合一”公安指揮係統處警平台投入使用後,對於這種情況,出警的便是消防官兵。
後來才弄清楚,這名家住該居民小區2幢3單元6樓的小男孩為了逃避上學,在父母離家上班後,並沒有去學校,而是在家附近玩耍。中午回到家後,由於害怕父母找到他後受到訓斥,小男孩子居然將門反鎖,然後翻出窗戶想躲起來。沒料想,他一腳踩空,就從6樓跌落了到了5樓的雨篷上。可以想象,倘若沒有5樓的雨篷,說不定還會惹出更大的麻煩。
帶領戰士們趕到現場的便是尹進良。
“尹隊帶著我們趕到現場後,發現5樓和6樓的窗戶都緊鎖著,5樓的防盜門一時又破拆不開,便當機立斷,派幾名戰士跑上6樓房頂,從上麵拋下救援繩,而他親自沿著繩子迅速往下爬,很快爬到了5樓窗戶雨篷旁邊。為了不讓小男孩受驚,失手跌下,尹隊還特意對他微笑,讓小男孩鎮靜下來。在確保穩妥的前提下,尹隊伸手一把抓住了他,孩子得救了!”蕭山中隊的好幾名戰士這樣告訴筆者,“本來,這種救援用不著尹隊親自出馬的,我們每個戰士也能完成,但尹隊發現小男孩已危在旦夕,他不放心,非要自己上。”
“雖然這樣的出警救援,我們中隊完成了很多,也數不清了,但尹隊出手的這一回,我們的印象特別深,一方麵是因為情況緊急,當尹隊抓住那個小男孩時,小男孩的手已經軟綿綿了,再也沒力氣扒住窗沿了,情況相當危險;另一方麵是尹隊的果斷和勇敢。他的技能畢竟高超,抓著繩子下爬、出手抓住小男孩,那動作真像行雲流水,看了讓人不得不驚歎。很多人以為我們是公安民警,我們告訴他,我們是武警消防的,這種救援歸我們管。他們每個人都對我們翹大拇指,對尹隊翹大拇指。”戰士們又對筆者感歎地說。
據蕭山中隊指導員張誌龍介紹,如今,除火警以外的搶險救援和社會救助出警,其數量越來越大,任務日益繁重。2012年全年,蕭山中隊共接警1510起,出動車輛2293輛次,其中火警出警為808起,出動車輛1439輛次,而搶險救援、社會救助則為720起,出動車輛851輛次,其中就包括取馬蜂窩出警284起,為丟了鑰匙、沒法回家的居民開啟家門出警37起,溺水救助、電梯夾人、機械傷人、協助急救等形形色色的社會救助59起。
而這些搶險救援和社會救助,尹進良基本上都參加了,還始終做到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甚至,有些事主沒有報警的事故,他看到了,也照樣施以援手,全力相助。見義勇為,本身就是不分份內份外的,在尹進良眼裏,路見危情,出手救援就是自己的天職。
“就在尹隊犧牲前不久,蕭山大通路上有一家羽絨廠失火,尹隊是頭車指揮員。那場火比較大,我們撲救了很長時間,基本上控製住了火勢。就在這時,在省道上發生了一起交通事故,有三人被困,也要人前去救援,他便帶著我一起前往救援。沒想到在半路上,又看見有一輛黃沙車因輪胎起火,整輛車都快要燒起來了。而那名駕駛員竟用一瓶礦泉水去澆火,真的是杯水車薪,根本沒用。是的,這個駕駛員還沒來得及報警,但尹隊決定全力救援。他馬上通知中隊另外派人前往省道交通事故現場救援,自己則帶著我抱著水槍為這輛黃沙車滅火。幸虧尹隊組織救援及時,黃沙車上的火很快就撲滅了。”葉靈曉說起這件事情,感受特別深,因為尹進良以一個真實生動的事例給他上了一課,“黃沙車的火撲滅之後,尹隊沒有回中隊,而是又趕往那家羽絨廠,組織戰士消滅餘火。他很重視消滅餘火這一環節,生怕發生兩次燃燒。他還對我說過,幹活是幹不死人的,多幹一點,多幫他人一點,這是一種榮幸。尹隊說到做到,幫人從來就是幫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