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幸福之愛與不幸之愛(3 / 3)

馬丁·路德·金也說過,我們留給後世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狂妄粗暴的語言或暴力,而是善意的人們的沉默以及漠不關心。”

我讚成老人的觀點。大多數人,包括我,都活得很自私。

“為什麼我們會限定愛的對象呢?”

“因為恐懼壓抑了愛。擔心過於關心他人,會毀掉自己的幸福。如果競爭對手的公司收益豐厚,會影響自己的公司。恐懼遏製了愛,讓人們變得自私。”

“我也有您說的恐懼。但是,如果把全部精力投入家庭,還能分出愛來關心人類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幸福嗎?”

“聽我談到生物滅絕,你也覺得觸目驚心,不是嗎?這說明你的心裏有愛。

人的本質是愛,愛和人是一體的,與此相對,恐懼是派生情感,僅僅來源於人的再創造。而不是原本存在,既然是派生的後天產物,那麼,人就具備丟棄這種負麵情緒的能力。像脫掉多餘的衣物那樣,不用顧忌。”

是的,恐懼不過是派生的假想而已,那麼我就有能力果斷地丟開它。

“當你褪掉恐懼的外衣,坦然丟掉它,你就能感到內心的愛逐步向外擴散。

為了實現這個過程,首先要從基本做起。把自己當做愛的第一實踐對象,其次是家人,褪掉恐懼外衣的過程是對自己的最佳訓練。在嚐試同時,擴大愛的對象,學會愛身邊的人,愛你的友人,愛你的工作,愛與工作相關的人。

愛其實無所不在,遍布虛空。你居住的地方,成長的故鄉、國家,世界,甚至這顆稱為地球的美麗行星。把愛擴展到無限大的美好自然時,意味著我們生活在愛的翅翼下。不管走到何方,都可以盡享愛的豐美,這就是實現富裕的最高境界。”

“幸福的最高境界……”我沉思著,“但是,擁有最高境界的博大之愛,那麼容易實現嗎?”我無法不懷疑自己的能力,至少,我似乎隻能盡力去愛家庭和員工而已。

老人輕輕地搖搖頭。

“不是成為擁有博大之愛的人。人原本就擁有無限的大愛,因為我們與宇宙之愛相通。我們所能做的,隻需放開束縛愛的恐懼,不必勉強自己。懷著坦誠之心,認真地實踐愛,愛你認為可以愛的所有人。幸福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世界?這顆稱之為地球的行星的幸福狀態是什麼?嚐試關心這些事情,這樣,愛就會變得博大。”

“首先從關注自己和家人做起,對嗎?當然,我也打算告訴員工們‘好好對待自己和家人。’可是,單身員工怎麼辦?如果沒有家人,先試著愛自己,對嗎?”

“是的。也可以把親密的朋友當做家人去愛。重要的是,從力所能及的範圍開始,實踐愛。”

“您反複強調的‘實踐’指什麼?除了發自內心去愛,還有什麼具體含義呢?”

“當然。傳遞愛的方式有多種,可以借助語言或態度。如果不表現出來,容易使對方產生他不關心我、他不愛我的印象。關心家人,對他的心情表示理解。盡可能為他留出一點兒你的時間,然後,反複傳遞你的意願,讓對方知道來自你的感謝和愛。”

“讓我對妻子和孩子反複說這些?”我麵露難色。

“不試你怎麼知道?如果反複實踐,你能會發現驚人的變化。而且,如果對家人都張不開口,你打算對誰說呢?難道有人在客戶麵前,每次見麵都一再表示謝意,而回到家裏,一年也難得說一次嗎?”說完,老人帶著孩子般的惡作劇微笑地瞅著我。

“糟了,您又在影射我。您到底從哪兒聽來的?難道……是奈子告訴您?”

老人又裝起糊塗來:“這純粹是巧合。我可沒有這麼想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