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些用各式各樣雕塑或碑文來展示自己身份的長眠者不同,葉利欽的墓碑是平放在地上的一麵飄動的白藍紅三色的俄羅斯國旗。據說,白色部分是中國產的大理石,藍色部分是意大利產的威尼斯馬賽克,紅色部分是巴西產的斑岩。在國旗的白色上隻刻有葉利欽的名字和生卒年月,字不大不粗也沒描色,不仔細瞧都看不出這些字母來。如果不說,沒有人知道它是葉利欽的墓碑。然而,這就是葉利欽的墓地,那麵國旗上除了名字和生卒日期之外,什麼都沒有寫,什麼形象也沒有留下來。難道葉利欽不想讓後人知道他什麼樣的人物?他有怎樣的曆史地位和作用?應當不是這樣,葉利欽肯定有他自己的抱負和追求。從一個參觀者的角度猜測,葉利欽本人或者安葬葉利欽的人選擇俄羅斯國旗作他的墓碑,內涵非常深刻。
2000年元旦葉利欽宣布辭去總統職務時,曾語重心長地對繼任者普京說:“我把俄羅斯交給你了。”的確,葉利欽重啟了一個新俄羅斯。不管怎樣評價,葉利欽是新俄羅斯的第一位總統。在對蘇聯政治文化進行了“硬切割”之後,他試圖把俄羅斯1917年中斷的曆史再續上。葉利欽做的事可謂是驚天動地,對他的功過是非難有一致的評價。但是,不論後人和別人怎麼評價,它們的影響都是巨大的。塑一個平淡如水的標準像,刻幾句褒揚的話,似乎都不足以與活著的葉利欽相匹配,甚至還可引起歧義。與其那樣,還不如不塑不刻,但這樣又無法表現葉利欽的曆史地位。於是,不知是葉利欽自己的遺願還是安葬他的人做了一個最好的選擇,將他同俄羅斯捆綁在一起。比較起來,俄羅斯人對新俄羅斯是有高度認同和無限尊崇的,有時甚至讓人感到有些過分。比如,莫斯科的地鐵報站隻講俄語,多數旅遊景點沒有任何外文介紹。在這樣的國家,不論到什麼時候,估計不會有誰去破壞葉利欽的墓碑,因為它就是一麵俄羅斯國家標識的國旗。赫魯曉夫時期,斯大林的墓被移了。蘇聯劇變時,捷爾任斯基的塑像被拉倒了。列寧的墓雖然仍在紅場,列寧的雕像雖然在俄羅斯處處可見,但關於它們存留的爭論始終不斷,活人拿死人說事也算得上俄羅斯的一個政治文化傳統。葉利欽將俄羅斯國旗當作自己的墓和碑,這或許也能改變俄羅斯這個政治文化傳統?
葉利欽的墓碑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前麵提出,俄羅斯國旗是白、藍、紅三色的。但是,葉利欽墓碑上的紅色實際上並非紅色,而是褚色的,不知道這墓碑製作者有意還是無意。葉利欽去世沒多久,墓碑中的紅色該不會褪變成褚色吧。如果是葉利欽本人或他的安葬者有意這樣做,那麼,結合俄羅斯的政治文化傳統,參觀者就有猜測的餘地了。在蘇聯時期,紅色是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象征。葉利欽曾經是紅色的,但由於蘇聯社會的積弊等多方麵原因,他褪去了紅色,甚至一度成為反紅色的急先鋒。把墓碑上的紅色變成褚色,是否有這一層寓意呢?這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誰都不會明說。但是,結合葉利欽個人的獨特經曆,我覺得有這層寓意完全是可能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