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下識先日之言信信具。(此一帖似闕。)前得君書,即有反,想至也。謂君前書是戲言耳,亦或謂君當是舉,不失親,在安石耳。省君今示,頗知如何。老仆之懷,謂君體之。方複致斯言,愧誠心之不著。若仆世懷不盡,前者自當端坐觀時,直方其道或將為世大明耶?政有救其弊,算之熟悉,不因放恕之會,得期於奉身而退,良有已,良有已!此共得之心,不待多言。又餘年幾何,而逝者相尋,此最所懷之重者。頃勞服食之資,如有萬一,方欲思盡頤養。過此以往,未知敢聞,言止於今也。知諸賢往,數見範生,亦得其近書,為慰。又得孔生書,亦雲不能數,何爾耶?江生可耳,斷絕冀涼集也。
得司州十六日書,諸疾患至,憂之至深矣。有斷未?想桓公數便,亦知謝生大得情和,至慰。安以當至吳興,遲見之也。
知須米,告求常如雲,此便大乏,敕以米五十斛與卿,有無當共,何以論借。
今有教敕付米,可送之。
數上下問,如常。何可得集耶?念馳情,未異果為結。念致問。
不得東陽問,想卿婦遂平複。耳聾佳不?謝之幼小頃可行,華母子平安,知足下故望暫還,歲內何理,過歲必有理不?思存足下,複得一敘平生。當可言。得卿書,尋省反複,但有悲慨。比者且當數致年知。(闕一字。)畢力果思遲言麵不可複得,此與範期,後月五日遂乃克耳。還遣旨進。
頃猶小差,欲極遊目之娛,而吏卒守之,可歎。丹陽花果似小可,何日得卿諸人。
鄙疾進退,憂之甚深。使自表求解職,時以許,乃當是公私大計。然此舉不深,又不宜是之,於始二三無所成,可以示從女其劣,欲知消息。
足下所欲餘姚地,輒敕驗所須,輒告。
此雨過將為災,想彼不必同,苗稼好也。
比見敬祖,小大可耳。念孫、阮諸人皆何似?耿耿。
尚書中郎諸人皆佳,比麵,雖近隔,殊思卿。度還旦夕。
吾頃胸中惡,不欲食,積日勿勿。五六日來小差,尚甚虛劣。且風大動,舉體急痛,何耶?賴力及,足下家信不能悉,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醜,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趨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係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嚐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纏利害,未若任所遇,逍遙良辰會。(其一。)三春啟群品,(五字草。)寄暢在所因。仰眺望天際,俯瞰綠水濱。寥朗無涯觀,寓目理自陳。大矣造化功,萬殊莫不均。群籟雖參差,適我無非新。(其二。)猗歟二三子,莫非齊所托。造真探玄退,涉世若過客。前世非所期,虛室是我宅。(自前字至"宅"字注。)遠想千載外,何必謝曩昔。相與無所與,形骸自脫落。(其三。)鑒明去塵垢,止則鄙郤生。體之周未易,三觴解天形。方寸無停主,務伐將自平。雖無絲與竹,玄泉有清聲。雖無嘯與歌,詠言有餘馨。取樂在一朝,寄之齊千齡。(其四。)合散固有常,修短定無始。造新不暫停,一往不再起。於今為神奇,信宿同塵滓。誰能無慷慨,散之在推理。言立同不折,河清非所俟。(其五。)十一月四日右將軍、會稽內史、琅琊王羲之,敢致書司空、高平郗公足下:上祖舒,散騎常侍、撫軍將軍、會稽內史、鎮軍儀同三司。夫人,右將軍劉(闕)。女,誕晏之、允之。允之,建威將軍、錢塘令、會稽都尉、義興太守、南中郎將、江州刺史、衛將軍。夫人,散騎常侍荀文女,誕希之、仲之。及尊叔?,平南將軍、荊州刺史、侍中、驃騎將軍、武陵康侯。夫人,雍州刺史、濟陰郗說女,誕頤之、胡之、耆之、美之。胡之,侍中、丹陽尹、西中郎將、司州刺史。妻常侍譙國夏侯女,誕茂之、承之。羲之妻,太宰、高平郗鑒女,誕玄之、凝之、肅之、徽之、操之、獻之。肅之,授中書郎、驃騎諮議、太子左率,不就。徽之,黃門郎。獻之,字子敬,少有清譽,善隸書,咄咄逼人。仰與公宿舊通家,光陰相接,承公賢女淑質直亮,確懿純美,敢欲使子敬為門閭之賓,故具書祖宗職諱。可否之言,進退唯命。羲之再拜。(此是郗家論婚書,書跡似夫人。)六?,師子、?豹、熊、羆、鹿、驚蚴、蚴。
更失也,夫兵行知偽饣共者至慎也,將不私是為不無功也,將不受讒者為士有離心也,將貪。瑗頓首雲雲。
一曰上盛化問。(雲雲。)師氏垂誥以後。(不錄,是《勸學篇》。)一卷章草急就。(雲雲)。
良深,路滯久矣。況今季末,無所多怪,足荒何恤於此。足下誌嶠外,有由來及。然以勢觀之,卿入貴於不令耳。書政當爾,王羲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