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入山尋藥(1 / 3)

夏漢國十二年秋,清晨。

在通往翠陰山脈的林間小路上,一前一後走上來兩個人。

隻見年長者四十多歲,中等偏瘦的身材,消瘦的四方臉上一副短須,後麵背著一個竹筐,行步如風。

年輕者有七、八歲的樣子,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身上斜跨了一個布袋,跟在後麵不時的擦著汗並喘著粗氣。

“爹……你走慢點,等等我,孩兒好辛苦啊!”

“乙兒,今天路遠,爹不讓你跟著上山采藥,你偏不聽話,嚐到苦頭了不是?過來歇會吧,喝口水潤潤嗓子!”

“知道啦爹,下次若再……這麼遠,我可不跟你來了!”年輕者氣喘籲籲的說道。

這次采藥的路途遙遠,父子倆天沒亮就披星戴月的啟程了。因為很久沒跟隨父親上山的緣故,乙兒興奮的一夜都沒怎麼睡,就怕父親舍他一個人進山。

他不知道的是,這次跟隨父親上山采藥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

這父子二人,父親蘇仲年,是夏漢國崇元州(下轄六郡,分別為臨城、寶峻、夏慶、柳衷、豐狄、越極)豐狄城方圓百裏的名醫,子承父業的他自幼便隨父親蘇賢誌學習醫術。

豐狄城城北青羅山騰龍寺的幾個弟子染上惡疾,被年輕的蘇賢誌治愈,寺內苦禪方丈出於感激與蘇家私交甚好。

有一次,苦禪方丈到蘇家做客見到小仲年後覺得甚是投緣,於是向蘇賢誌說了欲收其為俗家弟子的意願。

蘇家征得了小仲年的同意,幾日後小仲年正式拜苦禪方丈為師。這個俗家弟子的虛心向學獲得了回報,他練得了一身硬功夫,力擎千斤、劈金碎石及飛簷走壁都不在話下,平日裏也是罕有敵手。

兒子蘇乙年方七歲,在家中排行老二,由私塾先生說教,名之所以叫“乙”字,是因為生辰八字沾“乙”字居多。

蘇乙自幼就古靈精怪,父親的耳濡目染讓蘇乙對醫術情有獨鍾,但對武術卻興味索然。母親劉氏對她的小兒子可謂是要月亮,不給摘星星,溺愛至極。

蘇乙的長兄蘇勤長蘇乙十歲,在豐狄城的衙門裏當差,一身功夫盡是蘇仲年傳授,但他對醫術卻毫無興趣,兄弟倆的興趣愛好正好相悖。

翠陰山脈是崇元州境內最大的山脈,有三大主峰分別是引靈峰、玉柱峰、巨盤峰。三峰峰頂常年均是白雪皚皚、霧氣繚繞,似乎直插雲霄與天相接,峰上冰雪終年不化,仿佛三個白色的紗巾覆蓋在峰頂之上,讓人望之不覺冷由心生。

陽光透過稀疏的樹葉縫隙,如斑點般的撒在有說有笑的父子二人身上。深山裏的鳥叫蟲鳴、虎嘯猿啼相互呼應,仿佛在交流著什麼。錯過了盛開季節的野花們,也在清晨的陽光玉露中綻放著屬於自己的青春。

父子二人歇息了半個時辰,便起身向玉柱峰走去。你一言我一語的不知不覺中,兩個人已來到了山腳下。

“爹……那邊的雪山真美啊!”第一次看到雪山的蘇乙,雙眼直直的望著遠處兩座巍峨挺拔的雪峰,不停地喊道。

“是啊,乙兒,你在下麵不許亂跑,爹到峭壁上采藥!”蘇仲年在附近轉了幾圈沒有發現什麼危險,隨後說道。

“好吧,爹爹小心!”蘇乙說完,蘇仲年已來到峭壁下並沿著突起向山上爬去。

蘇乙抬頭望了望父親攀爬的背影,然後一屁股坐到地上,伸了伸懶腰後,頭枕著雙臂躺了下來,翹起二郎腿哼哼唧唧的不知道在唱著什麼。

蘇仲年有些憂心忡忡,攀爬一會兒就會向下看看蘇乙。因為此地人跡罕至,偶有到此者每每也是進山打獵的獵戶,雖說白天野獸很少出沒,但也還是有些放心不下蘇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