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釋疑解惑(2 / 2)

我哪裏肯輕易相信,這老道卻說了好多隻有我自己知道的事情,不禁令我驚訝,方知他是世外高人。我問,他的屍體都找不到,恐怕隻能做個衣冠塚了。他卻說,可以雖然不能將之道的魂魄召回,但是他的精神卻是可嘉的,就憑這精神,便已是長存於世,然後和我們說了辦法。後來我們請求朝廷,之道雖是有罪,但畢竟為朝廷效力幾十載,求我們四個人為其著手立碑建衣冠塚的事,朝廷竟然應允。於是在那張姓道長的指導下,開始著手修建。”

“我們本是打算在其家鄉修築,但是老道卻選擇了這麼一個地方,究其原因,卻不願意和我們細談,隻是說這個地方是最佳之地。”

“那這個老道到底是什麼人呢?這個地方從堪輿之術來講,並不能稱為好地方,為何他選擇這裏呢?”鍾山疑惑地問道。

“到現在也不知道他是何人,世外高人,怎肯留下姓名。至於說他為何選擇這個地方,他隻是簡單一說,這地方是京畿要地,位京城之北,專擋北方之煞,尤其東北一方。因之道忠君愛國,這精神可比日月,他雖為朝廷所害,但是他的精神卻是要盡忠衛國的,斷不可讓他辱了身後名聲,即使死後也可擋著一般邪煞對朝廷的危害,不然未來的中國可能會因那煞氣所毀。埋葬於斯,這也是個中原因。”

鍾山恍然大悟。擋煞,尤其東北之煞……明朝之後便是清朝,而中國遭遇了百年列強入侵,不也正是從清朝開始的嗎?果然是高人,竟可預見這久的事情,隻可惜,天命難改,恐怕以李之道單人之力,怕是難以抵禦。不過,這也難為了這道長的一片良苦用心了。

“那你們四個人又是為何在這裏守墓的呢?”鍾山問道。

“我們既然知道了在這裏建墓的原因,心道結拜的時候曾經對天起誓,不求同年生,但求同日死,朝廷奸佞當道,我等也是無力回天,索性還不如一起陪了之道,為朝廷同出一分力也好。所征求了道長意見,他竟欣然同意,隻是說給我們專門修築四座陪葬墓,按道家裏什麼的陰陽五行理論,這些我們自然不懂,他說什麼,我們便什麼就是。”

“那你們為什麼能不死呢?”鍾山問。

“我們做好了陪葬的準備,家裏自然很不同意,按我們的家世而言,每個人都可以單獨修建大陵墓,可是我們四個人主意已絕,誰也更改不得。同時,為了防止我們死後,家族再遭奸臣迫害,便將他們紛紛解散,願意跟著我們的,就在一旁建個天官村,在這裏守著。

這道長也算有心,村子雖不大,但卻一應俱全,打井,修築戲台等等,這樣我們也便無後顧之憂。天官村的人都是和我們一樣,為天官守墓的,都是自願而為,但是這道長卻是有了要求,一旦墓建好之後,這守墓的人便同時有了使命,世代居於此,不可離開,並且遵循陰陽之道,村子不旺不衰,若是他們離開,便是違了天命,若是在這裏繁衍茂盛,那我們陰德卻又受之不起,怕是會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