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紗低映秦娥麵,咫尺暗香濃。瑤池秋晚,長天共恨,煙鎖芙蓉。夭桃再賞[5],流鶯聲巧,不待春工[6]。樽前潛想,櫻桃破處,得似香紅?”
女乃深謝。酒再行,且再勸之。漸於樽前顧盼,見女子容貌若小卿也。心悸魂飛,但忘所惜。其女子見漸麵,默念之,依稀似雙郎也。心目皆眩,情魂俱失。數杯之後,女子不免問漸曰:“然平生未識高豐,敢問仙鄉姓氏。”漸暗喜曰:“乃閭江縣人也。漸姓雙,因訪親得至於斯。”女子亦曰:“妾先人前任閭江縣蘇寺丞也,因染疾不祿。妾隨母至揚州,母又厭世[7]。不能自養,遂落於娼流,終不為樂。”語畢,唏噓流涕,悲不自勝。是日筵散,各歸所邸。漸獨坐自念曰:“我當日共伊花間敘別,指山為誓,永不別嫁。今已為娼!”正歎之,忽有人彈戶,見一青衣曰:“適來筵娘子,別具小酌,專候官人。”漸與青衣同去。小卿再試鉛粉[8],別搔簪珥[9],出簾相引就坐,各敘間別。於小閣中具小酌。三杯之後,小卿與漸曰:“自別之後,父母繼亡,失身娼道。每自思君,空勞夢寐。今得自就合歡之誌,我所願也。”是夜姻緣,再逢嬌態。次早,生辭,小卿曰:“是何言也!相別三載,今方得見,安可遽去?”生曰:“聞伊與司理院薛官人為親[10],安可久住也?”女曰:“我宅中有一小室,爾且安止逐日[11],俟司理回宅,卻共妾偕行。遣興吟詩,與郎繼和。”閑時促席飲樂。
[1]先覺:這裏指有學問的人。
[2]不祿:死亡的代稱。
[3]縣君:宋知縣一級官員妻子的封號,此處指蘇小卿之母。
[4]青衣:自漢以後,以青衣為卑賤者之服,故稱婢為“青衣。”
[5]夭桃:喻少女年輕美麗,見《詩經·桃夭》篇。
[6]春工:指生物得春而發育滋長。
[7]厭世:悲觀消極,厭惡人間生活。後因婉言人死為厭世。
[8]鉛粉:女子搽臉之粉。
[9]簪:插定發髻或冠的長針。珥:耳飾。
[10]司理院:官署。司理:官名。宋太祖開寶六年設置諸州司寇參軍,後改為司理參軍,主管獄訟,簡稱“司理”,又寫作“司李”。
[11]逐日:每日,一天天。
荏苒二春,美任歸京[1],官吏送至郵亭餞別[2]。前至大江,沿流而上,漸觀江景寂寞,鬱鬱不樂。船因至鍾陵浦[3],夜泊豫章城下[4]。是夜,萬裏無雲,月色如晝。凝情似醉,亂思如癡。一派江聲,促成愁思;數點漁燈,燒斷離情。浩飲長歌,不能自遣。忽聞樓櫓呀咿,有一畫舸將近,亦係垂楊之下,蓬窗相對。漸出視之,但見彼此舟中馬門裏[5],一佳人年約二十餘。對坐一人,必是其夫,約五十餘歲,形貌古怪。明燭舉酒,左右二青衣女子。佳人抱一琵琶,品弄仙音[6]。漸熟視之[7],即小卿也。漸因見佳人,遂成心感,不敢傳言,遂自歌而挑之。歌雲:“樂天當日潯陽渚,舟中曾遇商人婦。坐間因感琵琶聲,與托微言寫深訴。因念佳人難再得,故言何以曾相識。今日相逢相識人,青衫拭淚應無極[8]。我困從官臨川去[9],豫章城下風帆駐。續有翩翩畫舸來,斜陽共係垂楊樹。綠窗相近未多時,紅簾半動聞私語。認得舟中是誰氏,長自廬江佳麗地。蘇小從來字小卿,桃葉桃根皆姊妹[10]。十歲清歌已遏雲[11],十一朱顏如桃李。十二能描新月眉,十三解綰烏雲髻。亂花深處偶相逢,一托深心許為婿。翠鬟曾剪係平生,暗斷金釵與盟誓。無何官難兩相忘,因病流落來天際。揚州一夢今何處?風月深情向誰訴?算來爭信不相逢[12],空感當時無限事。昔日風光曾做主,今日風光如陌路。腸斷江頭夜不眠,風帆明日東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