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樣的空子還是有人去鑽的,因為戰亂,有時候僧侶也會選擇移居避禍,所以如果逃到別的地方去,隻要不被人現,動機不純的僧侶還俗的現象不在少數。
所以才會有僧侶在戰亂中被殺死的事情生。過去的很多時候,僧侶是作為類似紅十字會一般存在的民間組織,經常會為傷痛的人提供一些有限的幫助。或是為死者進行度。
宋愛國如果自己打算成為一名苦行僧的話,現在就回被匪兵們帶到寺廟,看著僧侶們接收他,然後就算是這個人已經死了。不過如果宋愛國後來逃跑了,還俗了,不巧又被人現了,那麼不隻是宋愛國要遭殃,整個寺廟的苦行僧都會連帶著倒黴。所以想要當苦行僧也不是想當就當,當就當的,那需要得到僧人的認可和接收。從此寺廟的僧侶還要肩負多一份責任。
隻見宋愛國緩緩的搖搖頭:“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成為苦行僧,但是我確實有個問題要問問那裏的大師!”
匪兵們再次感到困惑,這個宋愛國話太他媽繞彎了,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當還是不當!於是開始爭論起來,牆角下頓時成了菜市場,亂哄哄的。
有人:“帶他去!當不當,要那裏的大師們了算!”
也有人:“他又不是去當苦行僧,這不合規矩,應該把他斃了!”
折中的法就是:“把他帶回總部,讓黨魁看看怎麼處理他!”這樣的話的人就是個牆頭草,還是個高級牆頭草,什麼麻煩都推的滴水不漏。
但是,出於對苦行僧的尊崇,匪兵們最終同意帶宋愛國到寺廟去,讓大師們決定,他的生死去留。
畢竟這些僧侶在芒新鎮已經很長時間了,究竟有多久,很多人都記不起來了。至少宋愛國在芒新鎮紮根的時候,廟宇已經老舊不堪了,在他的印象中,出於安全因素,才在五年前進行過修繕。
幾個士兵開始搜查他的衣物,從腰間拔出跟隨了宋愛國多年的五四手槍,麵帶喜色插在自己的腰上。當他們打開防雨布袋,看到幾十塊金磚時,眼睛立馬紅了。
宋愛國道:“你們大家分了吧,希望不要因為這些而生矛盾。”
他的話馬上引起了旁邊匪兵的注意,紛紛圍上來。宋愛國眼看著動亂就要生,劈手奪過士兵手裏的袋子,高高舉起:“我的手裏,是我這些年的積蓄。現在為了公平起見,由我來分給大家!誰讚成?誰反對?”
那個匪兵開始還想上前奪過布袋,但是被旁邊的人一把拉住了。大家商量了一下,也覺得由宋愛國分配比較合適,因為他才是能夠唯一公平、公正的人。其他的匪兵,誰沒有個親戚朋友的,這個分多點,那個分少點,誰都會有意見。
但是宋愛國孤家寡人,平時和他們這些底下的兵沒什麼交集。而且,最重要的是這個人已經打算要出家了,此時正是對他心智是否公允的一種測試。如果不能讓大家滿意了,或是有失偏頗了,估計寺廟裏的苦行僧們也不會接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