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不大苟同了。”
黃雲誌馬上辯駁起來,提出自己的根據:“雖然光少所的風格轉化油然於表,可這不就代表了他是趙孟頫的真跡,有可能是後世的高端模仿品。問題最突出的是趙孟頫畢生最是批判南宋險怪霸悍和瑣細濃豔之風,可是這裏的山峰險峻突兀,帶著一股險惡霸道的氣氛,而且水墨的著重偏向於濃豔,大違趙孟頫的風格。”
周遊聽兩位高手的評鑒,他不由得暗中鼓舞喝彩。
雙方的論據都強而有力,非專業人士所能領悟。如此敵對的觀點,偏偏能相互映輝,各取一長,讓大家不得不琢磨再三,慎重思量。
“我個人比較傾向於光少的看法。”
有一位站出來支持光哥了。
“我支持黃先生的觀點。”
可馬上就有人出來唱對台戲。
隨後大家各自表意見,各有各的法。爭執到最後,隻剩周遊、門少和林憶珍這個主人沒表意見而已。
門少見大家的眼光都聚集在自己身上,隻能揭露自己的底牌:“我支持黃先生的看法。在我的認識裏,趙孟頫素來對北宋以來文人畫的遊戲態度相當抗拒,變相地明了他對那股險怪之氣的厭惡,可是這裏由裏到外都是章現著一股險惡的情緒,使我難以接受。”
大家隨即看向林憶珍。
隻可惜林憶珍給了大家一個無奈的表情。
最終,大家的注意力轉移到周遊身上。在大家的眼裏,周遊的運氣多過技術,所以之前大家都沒對他的鑒寶能力寄托多少期盼。即使到現在,大家也隻不過是出於禮貌性的等待罷了。
周遊沒去想那麼多,將自己總結好的思緒將出來:“雖然黃先生和門少的依據都很有服了,但他們都忽略了一個很現實的事情。”
大家當即起了興趣,沒想到周遊居然這麼大膽,同時向這麼多專家挑戰。
周遊繼續自己的話題:“環境,創作環境!在古代,很多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裏將所處的創作環境給描繪出來,而在這裏,我則能清晰地感覺到當時局勢的惡劣。”
被周遊這麼一提點,大家隱約把握住什麼。
周遊繼續:“趙孟頫一生曆宋元之變,仕隱兩兼,他雖為貴胄,但生不逢時,青少年時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廈將傾,他在坎坷憂患中度過。那個時候的趙孟頫還沒有後期的老成和宗師氣度,一切理論和變革還處於搖籃之中,而在國破家亡的險惡氛圍中,趙孟頫用自己的畫筆將自己的心境和不滿都給畫了出來,因而就有這麼一幅充滿矛盾的傑作。”
場麵一片死寂。
良久。
鼓掌聲起,熱烈非常。
林憶珍傻傻地看著眼前這位年輕得有點過分,可偏偏卻是光芒萬丈的鑒寶專家,心中的思緒萬千,不知道找什麼話來形容、誇獎周遊才好。
事實上林憶珍早就準備這幅趙孟頫的傑作是贗品的了。但現在峰回路轉,使得她意外地收獲到一份相當有曆史價值的山水畫,使得她對周遊的感情又加深了一個層次。
門少也由衷地讚歎道:“沒想到周先生竟然擁有如此雄厚的藝術功底,如果以後有機會的話,還請周先生務必到我的畫廊看看。”
“會的!”
周遊點了點頭,敷衍過去。
雖然門少的脾氣不怎麼樣,但他在古董、藝術品方麵的態度卻相當正麵,倒是贏得了周遊的原諒。但他們的關係想要好到相互傾心交流,還真有難度,或許需要時間的積澱吧。
“行啊,子!”
光哥用力地拍了周遊幾下肩膀,笑容很燦爛。
光哥聽過周遊無數的戰績,還特意找到打聽,不想現在親眼見識,簡單的幾句話就把一群自以為是的專家得服氣,這樣的手段和力量絕對是他生平所見,越對自己當初那個昂貴的邀請佩服不已。
“遊啊,好始好終,你順便幫我看完第二幅畫吧。”
很是滿足的林憶珍倒也會把握機會,乘勢讓周遊幫剩餘的一幅畫作掌掌眼。
門少居然也是配合,將畫卷遞給周遊。
“油畫,還是清朝早期的!”
周遊打開一看,當即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