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9:尋寶場外(上)(2 / 2)

周遊轉身離開。

他剛才觀察過了,這些人裏的青銅器都不是什麼出色的寶貝,的確有兩、三個頗有價值,但看他們的情況似乎不是缺錢想賣的人選,隻是想拿來免費鑒定,滿足一下虛榮心而已。

當然的,也不能其中沒有精品。

至少周遊就看到一隻品像很爐的青銅器。黃金般的土黃色因為埋在土裏生鏽才一點一點變成綠色,均勻而自然,一點也不像是做舊出來的;而且那隻青銅器整體顯得渾厚凝重,銘文繁雜,花紋繁縟富麗,絕對是難得一見的精品。唯一可惜的就是它的體型比較,若是能大上一些,其價值肯定難以估量。饒是如此,周遊也覺得這一次的青銅器壓軸寶貝非它莫屬了。

如此好的青銅器,周遊之所以不提出收購,皆是因為那個攜帶者竟然戴著滿綠的高冰種翡翠戒指,這樣的戒指沒有兩百萬是不可能買得到的;而且那個攜帶者渾身上下都透露著一種不怒而威的氣質,顯然是長期處於高位的精英級人物。

這樣的人物,自然不會缺錢,那周遊撿漏的幾率就無限接近於零,所以周遊最終選擇了放棄。

從青銅器那邊失望,周遊馬上把目標跳轉到邊側那個拿著大量紫砂壺的藏家群。

紫砂壺曾是中國特有的手工製造陶土工藝品,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時代的越國大夫範蠡,已有4多年的曆史,隻可惜紫砂壺這個類別為收藏者認識、接納的時期比較晚。長久以來,其價值一直處於被低估的階段,直到一件被拍出一千多萬的紫砂壺麵世,才掀起了一波紫砂壺收藏熱。而伴隨著紫砂壺在拍賣市場的行情持續看漲,使得名家大師的作品往往一壺難求,正所謂“人間珠寶何足取,宜興紫砂最要得”。

“難以混進去啊!”

周遊知道在這裏撿漏的幾率比較大,可問題是在場的人群這麼多,而且氣氛也是熱烈,他能成功攙和進去的幾率實在是可憐,更不撿漏了。

不過周遊突然看到了一位熟悉的人:

韓成。

當初就是在明遠樓,周遊從他手裏撿到生平第一個大漏,賺取了一筆可觀的啟動資金。再配合上韓成那爽快的性格,周遊自然對韓成的記憶相當深刻。

“韓成!”

周遊招呼開來。

“是你!”

韓成的記性不錯,居然還記的周遊,連忙將其拉進圈子裏,熱情地問大家介紹道:“來來來,我跟大家介紹一下,這一位是相當了得的鑒寶專家,姓周名遊,我當初那隻青釉琮式瓶就是他鑒定出來的。”

“喲,人不可貌相啊!”

一位胡須很看起來很紮人的大叔驚訝地看著周遊,連忙遞過手裏的紫砂壺,很是熱情地請教道:“年輕的鑒寶專家,幫忙掌掌眼吧,也好讓我老韓多點信心。”

“很不錯的紫砂壺啊!”

周遊看到眼前的東西,當即亮了起來,驚訝地道:“竟然是陳鳴遠的紫砂壺!”

陳鳴遠是清初的紫砂壺名手,常以生活中常見的栗子、核桃、花生、菱角、慈菇、荸薺、荷花、青蛙等的造型入壺,工藝精雕細鏤,善於堆花積泥,使紫砂壺的造型更加生動、形象、活潑,使傳統的紫砂壺變成了有生命力的雕塑藝術品,充滿了生氣與活動。同時,他還明在壺底書款,壺蓋內蓋印的形式,到清代形成固定的工藝程序,對紫砂壺的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於陳鳴遠的作品出神入化,名震一時,故仿品、贗品大量出現。

老韓聽完之後越得意了,對其他人道:“我就是真的嘛,你們偏要是後代仿製品。”

其中一位不服的人馬上辯駁道:“連現代紫砂名手顧景舟先生都他從少年習藝,直至暮年,半個多世紀中也隻見到幾件真品,特地叫收藏家要特別心以防走眼。連省博物館也沒得收藏陳鳴遠的紫砂壺,若是出現在我們明遠市的話,絕對能引起轟動。”

韓成偷偷摸摸地拉著周遊的手,問道:“周遊,你真的有把握辨別出來嗎?”

周遊堅定地點頭。

老韓也是有點怒火,請教道:“周先生,不知道你可否為我們解惑呢?也好讓這些眼紅的人徹底死心。”

老韓不還好,一出口還真得罪了不少的人。

之前那位辯駁地也馬上煽風點火開來:“周先生,你就你的理由,看看能能否把我們服了。”

火氣一起,氣氛馬上尖銳起來,夾在中間的周遊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