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許老的收藏館(2 / 2)

周遊急切地問道:“明老可以嗎?”

許老點著頭回道:“嗯,老明的確有這個資格。不過你若是還打算走以前的老路子,那我奉勸你還是別了,不如鑒定完畢之後自己收藏起來,等待你的博物館開張,你可以為莫迪利阿尼設置一個專欄呢。”

“這倒也是。”

周遊聽得心領神會,微微笑了起來。

白老師也道:“反正遊也不缺這點錢。”

大家登時笑得心領神會。

解開心扉,重新獲得奮鬥目標的周遊也不再為金錢的問題而犯愁。想他儲存在家裏的翡翠毛料,那就足夠周遊再建多三、四座別墅的了。雖然周遊一直都拿那些高檔翡翠當投資,等升值的意圖相當明顯,但緊急的時候周遊還真會拿來應急,畢竟東西再好再美麗,需要用到時才能體現出它們的最實際價值。

而現在,周遊就有打開翡翠倉庫,開始進行博物館計劃的意圖。

許老悠然起身,招呼道:“白兄,你不是一直都想參觀我的私人收藏館嗎,不知道現在可否有興趣?”

“有!幾時都有!”

白老師知道許老是非常之人。

當初大動亂的時候,不少國寶級的古董都被人為的、惡意的摧毀了,可是許老卻偏偏能利用特殊手段將不少精品成功保存下來,為國家的古文化事業做出莫大的貢獻,這個也是他在圈子裏擁有崇高地位的根源之一。

而後來,伴隨著許家的崛起,不少想要靠上許家碼頭的人物總是千方百計地弄來各式各樣的古董送到許老的家門口。當中以許傑的父親貢獻最多,據有一次他還曾耗費莫大的人力和物力將一個盜墓團夥連根拔起,最終在各地追回了大量的國寶,最終贏得了許老的原諒。

周遊和王浩回來的目的之一就是想見識許老的收藏館,現在有這樣的機會自然不會拒絕。

許老見三人激動的神色,笑了笑,領先帶路。

許老的私人收藏館也是處於地下,而且其規模大得完全越了周遊等人的想象。當初深城那座別墅的地下倉庫就讓周遊驚訝萬分,可是看到許老的私人收藏館才知道什麼是地下空間。

王浩驚訝地看著眼前的一切,不知怎麼才好:“好大,好寬敞,大約有三、四百平的麵積吧。”

白老也歎息道:“博物館,這裏絕對是我見過最高級別的私人博物館了。精品粉彩、極品明國青花、絕品淺絳彩居然都隻是墊底的級別,若單單論精品程度,恐怕隻有國內那些最頂級的博物館才能到達吧。”

周遊也是看得差點留口水。

他本估計這裏至多就是鈞窯萬花瓷枕、汝窯青釉碗這個級別的寶物,不想精品粉彩、極品明國青花才能勉強有資格在這裏爭一席之地,最恐怖的是周遊竟然還看到一隻古色古香的宣德爐。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時,為滿足玩賞香爐的嗜好,特下令從暹邏國進口 宣德爐一批紅銅,責成宮廷禦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香爐。為保證香爐的質量,工藝師挑選了金、銀等幾十種貴重金屬,與紅銅一起經過十多次的精心鑄煉。成品後的銅香爐色澤晶瑩而溫潤,實在是明代工藝品中的珍品,宣德爐的鑄造成功,開了後世銅爐的先河,在很長一段曆史中,宣德爐成為銅香爐的通稱。宣德三年利用這批紅銅開爐共鑄造出三千座香爐,以後再也沒有出品,這些宣德爐都深藏禁宮之內,普通百姓隻知其名未見其形。經過數百年的風風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鑄造的銅香爐極為罕見。

最可怕的是,為了牟取暴利,從明代宣德年間到民國時期,古玩商仿製宣德爐活動從未間斷。就在宣德爐停止製造後,部分主管“司鑄之事”的官員,召集原來鑄爐工匠,依照宣德爐的圖紙和工藝程序進行仿造。這些經過精心鑄造的仿品可與真品媲美,專家權威也無法辨別,至今國內各大博物館內收藏的許許多多宣德爐,沒有一件能被眾多鑒定家公認為是真正的宣德爐。鑒別真假宣德爐已成為中國考古學中的“懸案”之一。

不過周遊肯定這隻宣德爐是真的。不是因為周遊很厲害,一眼就看破其奧妙,而是周遊相信許老的眼力,相信許老是不會拿什麼贗品過來糊弄觀眾的。

三千宣德爐,舉國唯一。

周遊每想到這裏,就覺得心情澎湃,恨不得馬上飛撲過去將其占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