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可遇不可求(2 / 2)

“哪裏的話!”

林憶珍簡單地應完之後,見江海流的六百八十萬的價格沒人跟上,她馬上追了上去:“七百萬!”

價格到這裏,差不多都是大家的敏感區域了。

朱溫見林憶珍還沒放棄,微微皺了下眉頭,舉手喊道:“八百萬!”

別看朱溫是標準的衙內,但他也有衙內的智慧,知道樹敵太多不是好事,更知道家裏那尊大佛是他一切的支柱,所以想買下這東西拿回去孝敬一下,博取更好的感觀。

所以朱溫直接加了百萬,為的就是讓其他兩位競爭者知道他的決心,知難而退。

不想江海流一點也不跟他客氣,馬上追加上去:“八百二十萬!”

不得不,江海流是一位相當理性的人。明知道這株參王是可遇不可求,明知道這株參王是拿來送禮的極品,但他不會因為一時的意氣浪費大筆的錢財,哪怕競爭對手是素有矛盾的朱溫也不例外。

朱溫以為江海流故意是跟自己作對,氣得牙癢癢的,馬上加價:“九百萬!”

氣氛到這裏,已經有點非理性的味道。

江海流思緒了一下,似乎有點退縮的味道。對於他來,用這麼多的金錢購買一株參王,還不如用這筆錢聘請一個專家團隊來專門照顧人。

不過對於周遊他們來,價格還處於接受範圍。

林憶珍帶著冰冷的微笑把價格抬到千萬大關:“一千萬!”

朱溫看到又是林憶珍,登時沒話了。

朱溫和林憶珍相互認識,而且認識的過程很不愉快,否則林憶珍之前就不會用那樣的字眼形容來形容朱溫了。雖然朱溫不覺得自己對不起林憶珍,心裏忿忿不平,但林憶珍的背景也不是好糊弄的,絕對不會比自家差勁到哪裏去,而在財力和聲望方麵,林憶珍更是遠遠越自己。

思緒了一下,覺得自己財力有限的朱溫最終放棄了競爭。

“還有沒人出價?”

主持人見場麵的競爭似乎定局,而且價格也越了他的估計,倒是很爽快地宣布道:“那就恭喜林總裁成功拍得這株可遇不可求的參王。”

大家紛紛為林憶珍的慷慨舉動而鼓掌。

雖然林憶珍是看中參王才出如此高的價格,但再怎麼,這些錢都會直接用於慈善事業,所以大家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一些門麵功夫還是要做的。

明老感歎道:“一千萬啊,你們真的用一千萬拍下來了,真是大手筆!”

肖老也對林憶珍的豪爽而歎服:“珍不愧是女中豪傑,如此大的手筆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出來的。我們先不這株參王的真正價值,就擁有幾近孤品的成就感就值回本票了。”

大家笑笑而過。

王浩唏噓道:“可惜啊,這千萬元總要拿來吃的,那得多奢侈啊。”

大家登時無語。

雖然王浩的是實在話,但王浩的話未免太煞風景了,真不知道他是率直到沒去想後果,還是生笨蛋。

“遊哥哥,油畫!”

一直都在扮演著聽眾的李思思突然拉著周遊的衣裳,指著新出來的慈善拍賣品。

“真的是油畫!”

肖老想不到竟然會有人捐贈油畫。

明老笑道:“曆史上也有不少國人從事油畫創作,甚至還有一些在國際上闖出了名堂。那些大名家也不就不,你們看朱沅芷的油畫,最高的那幅都過千萬元了。”

“是吳冠中的畫。”

不是王浩的眼光最歹毒,最先分辨出油畫的作者,而是他在下午剛剛接受周遊的深刻教訓,現在長了記性,第一時間就通過液晶顯示屏去查看作者的落款,覺了作者名字。

“還真是吳冠中的畫!”

明老他們看到落款是吳冠中,表情同時動容。

吳冠中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他終生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之探索,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國內外已出版畫集約4餘種,文集1餘種;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年,吳冠中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他不僅是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籍藝術家,也是位亞洲人獲得這一職位。

同時,吳冠中的作品在拍賣藝術市場上屢創新高;作為其生前最後一幅公開拍賣的作品,他1974年作油畫長卷《長江萬裏圖》以571萬元人民幣成交。

將近六千萬的拍賣價格,足夠明了吳冠中的花是多麼的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