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實力還是很弱的,他們的商船還是需要我們的保護。我看,不用這樣大的擔心。”韓淑不以為然的說到。
“但是,我擔心的是,如果我們采取的措施不夠的話,可能會導致很嚴重的後果,我認為,我們應該小心一些才是。”張良說到。
“你的意思是?”韓淑問道。
“我們和楚國聯合做這樣的事情,最起碼能夠遏製兩國的海軍發展。”張良提議到。
“和楚國?我看,威脅最大的應該是楚國吧。他們還在西洋大陸上對我們構成很大的威脅。”韓淑說到。
“但是,如果我們聯合楚國的話,就能對剛剛崛起的齊國和趙國海軍形成徹底的壓製,兩國可以瘋狂的瓜分海外領土,這樣的話,他們就沒有機會進行擴張了。這樣一來,我們就少了一個很大的對手。”張良建議到。
“如果我們兩國不能很好的合作,雙方相互牽製的話,齊國和趙國海軍就會有很大的發展,他們一旦發展起來,就會對我們構成很大的威脅。這對我們是極為不利的。”張良說到。韓國需要維護自己在海上的利益,韓國在海貿上,處於領先位置,但是這種位置能夠維持多長時間,他們自己本身不清楚,但是維護這樣的地位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剛剛崛起的齊國和趙國具有威脅的時候,他們勢必就要把他們消滅的搖籃當中,這樣可以減少對他們的威脅。
“嗯。楚國人會答應這樣做嗎?”韓淑問道。
“我想,應該會,處於本國的利益考慮。楚國肯定會這樣做。”張良分析到。
“嗯。好我們就這樣試一試。隻要對韓國有利,就可以了。”韓淑說到。
燕國,太子丹的府邸內。
“趙國和齊國在海軍事務上進行聯合,趙國人有技術,齊國人有港口,我們燕國也不差,如果趙國人有了海軍,他們就能從海上封鎖我們,這對我們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太子丹感到趙國發展海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樣的威脅而且還一直存在,這讓太子丹感到十分的擔心。
“太子,他們發展還需要一些時間。”國防部長這樣說到。
“我知道他們發展還需要一些時間,但是,我們的海軍,宣布的時間比他們還早,結果,我們做的事情,比他們還要遲,這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延遲。”太子丹說到。
“不行,不行,我們絕對不能這樣等待下去。這樣的話,對我們燕國就非常的不妙了。”太子丹說到。
“但是,我們缺乏財政資金,修建鐵路也是要看秦國人的態度,除非我們能夠改變目前的狀況。”財政部長說到。
“去看看高句麗,如果高句麗能夠解決這樣的事情,我看,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太子丹這樣說到。
“這個。”財政部長覺得,這樣的問題很無理。而且毫無道理,但是太子丹這樣要求,他們也無法進一步的反駁。對此,他們毫無辦法。
趙國,邯鄲。
“引進拖拉機技術對我們非常的重要,此外,我們也需要製造一些先進的機車,目前能夠生產機車的國家隻有兩個,一個是秦國,一個是韓國。我們趙國要成為第三個這樣的國家。”李牧在技術會議上這樣說到。這樣一來,就需要趙國從秦國已經大量的技術,這需要財政上的支持,不過一些企業已經這樣做了,因為技術能夠帶來更大的生產理論。他們不願意放棄這樣的機會。
“除此之外。將軍,我們應該引進先進的電力方麵的技術。秦國人已經開始這樣的改革了。而我們,也要進一步的解決這樣的難題。”一名技術官員大膽的說到。
“嗯。我同意,如何引進這樣的相關技術,你們可以自由的決定,不過我要提醒你們的是,你們的技術,會帶來開創性的生產方式,而趙國會根據需要和你們展開相關的合作。”李牧強調到。
“我說的是軍方的合作。”李牧覺得,要想讓趙國軍隊有自己的優秀的武器,就必須鼓勵民間企業大膽的進行技術上的創新。因為秦國人就是這樣做的。李牧隻是仿效秦國人的做法,畢竟秦國人有很多民營企業也在做軍工,趙國也需要這樣的民營企業來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他們能夠帶來很大的技術變革。要知道之前很多趙國軍事技術都是靠著國家政府來做,但是,現在政府拿不出這樣多的資金來做這樣的事情,自然就靠這些民營企業,為了追逐利潤,這些企業肯定會做出一些變革巨大的事情來。李牧非常的期待。
而那些工廠主需要仔細的琢磨他們的利潤,軍工可是他們必須涉及到的企業,因為軍火利潤十分的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