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趙國和燕國就可以製衡。同時,秦國也利用趙國這個新的外交棋子製衡了韓國的快速發展。韓國雖然從當前局麵發展來看對秦國威脅不大。因為韓國喪失領土最大。最大的一個郡南陽郡已經並入秦國版圖。
而本國發展戰略空間狹窄。同時軍事力量需要長時間的整頓。這些因素讓韓國不得不重新製定新的戰略發展規劃。他們要以學習秦國的先進技術和先進的管理來促進本國經濟發展。
事實上,韓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的確很快。韓國也是第一個大規模引進秦國技術。開辦工廠。興辦公共教育的國家。而且,本國民眾參與經濟活動熱情非常的高。韓國人充分的利用了他們在地理上的優勢。如果按照這種程度發展下去。再發展經濟,韓國很有可能會發展其軍事力量。
秦國的一份軍事情報顯示。韓國正在努力朝這方麵前進。他們開始積極參與秦國所有的戰事,他們希望通過參加這些戰事來壯大自己的軍事力量。而且韓國在購買軍備方麵向來出手大方。雖然在數量規模方麵不是很大。目前韓國最多兵力不超過兩個步兵師外加一個快速機動旅。但他們武器裝備精良。水冷式重機槍裝備的數量大大高於趙軍。火炮數量也迅速上升。加上本國較為發達的鐵路,公路網絡。這是一支不可小視的軍隊。
但如果趙國加入進來。韓國就要分兵考慮和趙國的態度。加上趙國本國依賴大量的礦產資源出口。主要是煤炭。他們占據了現在的山西北部,那裏有豐富的煤炭資源。而韓國發展工業就需要這些煤炭資源。所以,趙國和韓國關係暫時處於關係良好的局麵。隻要煤炭價格不發生重大變化的前提下。
但雙方的這種關係恰恰操作在秦國手中,秦國利用銀行貸款控製了趙國的金融體係。同時。也利用發達的金融手段。秦國鹹陽商品期貨牢牢控製了煤炭價格。如果秦國想要動的話,可以操作市場價格來打擊韓國。而趙國和秦國的關係就維持在秦國和趙國之間的煤炭價格上。
趙國是煤炭最大的提供國,而秦國是最大的消費國。韓國是第二大煤炭消費國。火車依然使用的是煤炭。而且煤炭提供的動力。特別是鍋爐設備,韓國的各類工廠都需要這樣的煤炭提供動力。
也正是出於以上的種種因素存在。秦國,韓國,趙國,燕國才能保持一種盟友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基礎就是各國之間複雜的經濟關係基礎。
但現在,這種經濟關係基礎正在被打破。其中最先破壞的是燕國,這種破壞來自齊國。
齊國如果占據燕國的話,那麼趙國就要麵臨一個強勁的對手。齊國能夠戰勝燕國。說明本國的軍事力量已經不容小視。因為,在這個冷兵器和熱兵器重要的變換時候。齊國能夠正麵戰勝對手。說明在武器方麵已經達到了一定的先進程度。
如果齊國占領燕國。那麼趙國就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周邊了。兩個強大的國家讓趙國夾在中間。東線的齊國和西線的秦國。這樣一來趙國就要麵臨東西兩線作戰。
外交關係隨時都有變化。而且趙國無法守住其國土。特別是東線的齊國。東線沒有任何地理障礙物幫助他們防守。同時他們也沒有那麼多兵力,武器資源來防守。
所以,趙國不希望他們的東邊出現這種劇烈的變化。他們希望回複原來的樣子。最好什麼都不要動。
除了趙國之外。還有韓國。韓國戰略空間狹窄。本國軍事力量本身就薄弱。他的西邊就有一個強大的對手存在。如果再出現一個強大的對手。齊國。那麼韓國的壓力也非常的大。特別是齊國的出現。齊國很有可能會避開趙國。發動對韓國的戰爭。韓國處於國土防禦戰略需要。積極派出誌願軍參與燕國戰事。名義上是鍛煉自己的軍事力量。實際上。是為了達成某種戰略目標而盡的最大努力。
這些潛在的因素。都是田橫要好好考慮的。所以,他提出,不要過分的前進。而是停下來。看看各方的態度然後再繼續前進。這種想法是非常正確的。因為外交關係隨時都有可能影響前線的戰事。即便是打贏。迫於外交形勢也要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