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其他國家的人才便可進入趙國,不過,來趙國的人才雖然很多。但大名的沒有多少。原因是,技術類人才需要搞研究,根本就沒有參加政治的意願,而且參加政治活動也沒有多大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大部分技術類人才,特別是專業人才都集中在秦國手中。秦國采取了安撫手段讓技術人才難以外流。
對於管理,特別是戰國各家流派的人物,主要集中在齊國,秦國這方麵人才反而相對的少。即便是趙國這樣的國家也很少有這樣的人才出現。
究其原因。估計是因為,秦國沒有像齊國那樣設立稷下學宮用國家的賦稅來養活這些人才。而國家對人才的使用方麵,僅僅是管養不用。而秦國的學風非常務實,以至於大部分專業人才都集中在秦國。秦國對於那種不務實的學術向來沒有多少影響力和市場的。
來趙國的大學家主要還在路上。齊國道路情況非常的糟糕,而不像秦國,趙國,韓國,就連燕國內部也有專門的高速公路。而齊國卻還是土路,加上使用的還是牛車。馬車基本上都是官員專車。而秦國則是汽車。趙王好像也忽視了這一點。公共設施的修建,特別是聯絡方式的多樣化,讓人們的反應速度加快了。趙王就是這麼認為的。因為隻要兩三天的時間趙國全境基本上都能看到消息了。依靠較為發達的交通網絡便可以到達邯鄲完成選舉。殊不知,在齊國,一些人正在乘坐緩慢的牛車慢慢的趕往趙國參加選舉。
對於這部分,趙國人並不關心他們來不來。他們關心的是目前的選舉候選人有哪些。
“求求你,讓我們見見李將軍吧。”一群衣裳破舊的趙人在將軍府門前乞求衛兵讓其通過求見李牧。
“將軍真的不在,你們回去吧。”衛兵並沒有恐嚇,反而是勸其離開。
“求求你們了。讓我們進去了吧。”這些人依然大聲的叫道。
“回去吧。回去吧。”衛兵無奈的揮手示意道。
實際上,對於這些人請求李牧參加選舉的事情,李牧是知道的。隻要一份電報,他就能知道邯鄲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對於選舉這樣的事情。李牧認為這不是軍人職責。而且軍人也不應該過多的參與政治事務。特別是軍人特殊的使命感。
這一點,李牧非常的清楚。要知道,趙軍曾經數次發生過兵變。這也是為什麼李牧執意不參加選舉,遠遠的躲在秦國的原因。如果軍人參加政治活動。那麼搞不好趙國會大亂的。軍人不同於那些政客。軍人手中有武器,如果不同意可以依靠武力來解決。就是因為這一點。所以,李牧才不敢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