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章邯對此非常著急,他希望通過這份計劃,來極大的換取政府接下來一年的支持。最好海軍在今年年底能夠衝出長江走向海洋。
計劃分為兩個。
第一個比較溫和,秦國要通過外交方式要獲取秦國利用楚國一段長江水道的使用權。如果不行,秦國要利用手中的軍艦打一場規模有限,主要是在長江水道的水麵戰爭。
方式主要是,艦隊將從上遊順流而下,襲擊各大船舶停泊口。事實上,楚軍也有水軍。而且他的船隻數量高達上千艘之多。但他們的船隻都是老式戰船。而秦國雖然是木殼船,但卻有三個風帆,而且裝有先進射擊係統。秦國設計了一種減緩火炮後坐力的繩索係統。這樣就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打水麵戰爭。
雖然秦國的海軍船少,但貴在精良。秦國海軍就是希望通過不斷的襲擊,騷擾對方,迫使其讓秦國擁有部分長江使用權。
第二個,則是通過建造大規模的中小型船隻,也就是炮艇的擴大版本,這些船隻小巧靈活,可以快速的襲擊對方。海軍也希望通過低成本的船隻,達到和第一個計劃相同的目的。
王翦是陸軍將領,海軍的事情他不清楚,但他卻明白,按照楚國的戰爭潛力計算,章邯的想法行不通。他立即退回了該計劃。隻留下了副本作為參考送交尚文,畢竟在外交事務方麵。丞相還是有很大的話語權的。
海軍計劃被退回。章邯覺得應該提高戰爭規模。而這份計劃送達尚文手中的時候,尚文的態度是支持的,但不支持該計劃。原因是,秦國在南方開發不足,秦國雖然有老式水軍,也有新式的海軍,但是後勤補給實在是太難了。
秦國沒有一條可以快捷的通往南方的通道,高速公路,公路,鐵路一樣都沒有。而且,海軍缺乏重要的武器,火炮。最後一點就是,秦國海軍的船隻材料依然是木質的,這一點相比楚國水軍,尚文認為沒有優勢可言。
從技術上進行分析。秦國海軍新式戰船有速度優勢,但不要忘了,你在海上有優勢,但這是內陸水係。江麵的寬度有限,還有就是水文,氣象資料,秦國不占優勢,如此一來,秦國新式戰船隻有火炮一項優勢,但你的火炮數量太少了。餓虎抵不過群狼。曆史資料已經證明,長江水係戰爭,如果一方借助當地水文氣象優勢,采取火攻的方法。後果是災難性的。
尚文的想法依然是,推遲一年。在南方開發有了基礎,海軍全麵換裝鐵甲艦,或者是鋼製船體的時候,海軍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