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流通中的秦半兩(2 / 2)

貸款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抵押。而且信譽也要記錄在案。而那些大貴族則是通過以前的老辦法。放高利貸的形式進行貸款。銀行的出現極大地位衝擊了韓國貴族的高利貸。你貴族再厲害不敢對秦國怎麼樣。於是,大量的平民開始從銀行貸款。使用的依然是秦半兩。這樣韓人手中有了充足的資金進行不斷的倒貨生意。

秦半兩是紙幣。紙幣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而且秦國有銀行。隻要開了戶頭存進去。比放在自己家中還要放心的多。紙幣的方便攜帶。而且是秦國發行。在信譽方麵遠遠比韓國本身發行的紙幣要實用的多。

隨著商業的開展。秦國半兩紙幣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傳播。楚國,齊國隨著韓國商人的到來。他們開始慢慢的使用秦半兩紙幣作為結算貨幣。甚至在韓國已經流通秦半兩。本國貨幣有退出貨幣舞台的風險。在楚國,人們使用秦國的半兩紙幣可以取代那種物物交換。讓商品流通變得快捷起來。這就讓商品經濟開始慢慢的升級為市場經濟。不過由於銀行業務。特別是秦楚兩國關係的不熱不冷的關係下。銀行無法深入到楚國境內。至於齊國。那就不要多想了。

不僅僅是韓國。就連剛剛和秦國有密切經濟關係的趙國也開始出現大量秦國秦半兩紙幣流通的現象。

趙國人總算是脫離苦海了。來到秦國的趙人非常的吃苦耐勞。他們有著一股戰場上一樣的拚勁。他們不顧辛勞的兼職兩份工作。秦國的工廠工作時間相比趙國非常的少隻有十個鍾頭。而空閑的時間非常的多。而來秦國的趙人多貧苦。他們有的是一家全家來的。

為了還清來秦國的債務。他們通常找兩份工作。或者是很韓國人一樣開始在街頭做買賣。做買賣的一般都是夜班。因為秦國依然沒有取消夜晚宵禁的治安令。

在他們如此拚命的打拚下。趙人以難以想象的幾個月內還清債務。同時他們還有了結餘。這個結餘當然是秦半兩。他們的錢都統一的打在銀行戶頭上。秦法開始和銀行聯合打擊拖欠工資行為的重要舉措。銀行將統一管理這些戶頭。

看著戶頭上存餘的秦半兩。很多趙人都激動的苦了。他們的穿著都是工廠的製服。他們舍不得花費一個半兩去買一件好衣服。盡管很便宜。但他們舍不得。他們窮怕了。於是他們除了留下一部分自用外。大部分通過銀行彙兌到趙國。在趙國的邯鄲,巨鹿,代地和雲中。秦國分別設立了銀行點和辦理點。通信雖然隻能通到邯鄲。但這足夠了。我們無法體會趙人把款子打會去親人的喜悅。也無法體會他們拿著從銀行兌換的秦半兩從秦國商店購買各種商品的激動和喜悅。但有一點。秦國的半兩紙幣承載了許多。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