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好消息(1 / 2)

張良不愧是曆史上有名的謀略家,他一下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這一點時間在大秦帝國學院,學的見的更多,竟然還記得那句大雜居聚居。

胡亥記得自己是無意之中出的民族政策,可能沒幾個人注意。因為大秦現在還不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國家。

但這種戰略對北方的匈奴人來,落實好了,就會讓他們逐漸的並入到大秦之中。

“子房,你再,朕覺得你的有道理。”胡亥見李斯不做聲了,讓張良繼續揮自己的想法。

張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著衛霍的奏折拓印本指著上麵到:“雍侯奏折裏紮卡大部前來投降,他有想法收留是想讓紮卡大部在大秦雲中以北的草原上構築一道外圍防線。一旦匈奴人來犯,紮卡大部就是第一個受害者。這個想法的確是好的。但長久下去,這些在大秦外圍的匈奴人能否保證始終作為大秦的外圍防護,還未可知。”

胡亥點了點頭,張良的有道理。

“臣認為,如今紮卡大部前來投靠,是因為走投無路。如雍侯所,他們的男人已經戰死十之七八。如今剩下的都是老幼婦孺。想要在咱大秦的北方草原上生存,也不是不可,隻是需要他們接納我大秦的文化和文字,效法先皇,車同軌,書同文。這樣才對。”張良完這些話,放下了衛霍的奏章,向胡亥拱了拱手。

張良的確厲害,這一招簡直就是斷了匈奴人的文化傳承。沒了文化傳承,將來都沒有人記得他們是不是匈奴人。隻要認可了大秦的文化,就是秦人。

到時候在讓關內百姓和關外的胡人通婚。幾十年之後,恐怕就沒有真正的胡人。隻是如何讓胡人自願的跑來學大秦的文化,是個難題。

胡亥剛想到這裏,一邊的蕭何一抱拳,站起來道:“子房的辦法是大戰略。如果要詳細布局,還是要好好研究。紮卡大部在草原生活不下去。前來投靠,讓他們幹什麼估計都會聽話照做。其他的匈奴部落卻不一樣,我們需要用一些辦法,或許紮卡大部就是我們統一匈奴文化的跳板。”

看著蕭何眼中閃爍的智慧光芒。胡亥知道這家夥已經是胸有成竹。隻是此刻武信殿之中,人員過多,還有個一直沉著臉,希望和匈奴人開戰的李斯,蕭何也不好。

蕭何曆史上就是漢朝的丞相。為國家鞠躬盡瘁。看著李斯,胡亥內心歎息一聲,這個人終究是有過沙丘之謀遺患的,找個機會讓他告老罷。

這幾年,李斯為政,隻能是一切平平,沒有太大的作為,也沒有太大的錯誤。他為李家的利益考慮的太多,為國的心思自然就淡。

雲中邊關。

衛霍大排筵宴的請格木。如今格木已經是紮卡大部的族長。兩個人從地位上來,相差不多。

就在宴席即將開始的時候。突然有軍兵來報,鹹陽方向來了信使,上麵朱批玉畫,一看就是皇差。

衛霍立刻讓送信的人進來,絲毫沒有避諱格木,當場拆開信件,從頭到尾讀了一遍。這才臉上帶著笑容的對格木道:“格木老哥,你們紮卡大部的事兒定下來了。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願意聽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