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園林綠地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林業水利
作者:曾慶穎
1、加強植物檢疫
受植物種類和自然條件影響,病蟲害發生和流行具有相應的規律,但在園林綠化施工中,由於苗木從不同地區調運,人為地將一些危險性病蟲害在異地傳播,給城市園林綠化帶來極大的威脅。因此,搞好植物檢疫工作對園林病蟲害的防治極為重要,綠化施工前應根據檢疫對象名單,嚴格選擇無病蟲害的健康苗木,嚴禁從疫區(國內外)調入植物材料、種子、苗木和所附泥土以及包裝材料等,防止新危病蟲害的傳入。
2、栽培管理
通過科學的栽培管理技術,為園林植物創造良好的生長發育條件,增強生長勢,提高其抗耐病蟲能力,抑製病蟲害的發生,保護園林植物健康生長。常見方法有:一是選擇適宜圃地,育苗或栽植前應先進行地下害蟲調查,蟲口密度過高時,須做土壤消毒,以保證苗木和幼樹的安全;二是選擇良種壯苗;三是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四是適地適樹,合理配置各種樹木和花卉;五是加強對園林植物的撫育管理,及時修剪;六是公園和綠地內的枯枝落葉和雜草等都是病蟲害潛伏的場所,修剪枯枝,清掃落葉,及時除草,都可大量減少越冬病蟲害侵染源。
2.1 合理搭配植物種類
很多病蟲害都是在同品種植物間傳播,若同種植物片植麵積大就會加重一些病蟲害的蔓延,減小同種植物片植麵積,增加植物種類,給病蟲害搭建傳播隔離屏障,減緩傳播速度。
2.2 施肥和灌水
病蟲的發生和危害在相當程度上與植物的生長勢相關。科學施肥,澆水,鬆土鋤草,可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蟲能力。使用有機肥料要充分腐熟,以減少侵染源;使用無機肥料,要注意各元素間的平衡,普遍應注重磷、鉀肥和硼、鋅肥的施用,促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灌水時一定要根據不同植物的抗旱能力和天氣情況製定正確澆水的方法、次數、水量和時間,不能一刀切,如給草坪灌水時,要避免同植在一起的鬆樹受淹。
2.3 做好綠地衛生
花灌木修剪、草坪及模紋的修剪、清除死樹,中耕除草及自然落葉等會產生大量園林廢棄物,如隨意丟放,處理不當就會成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場所,加重一些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應將這些園林廢棄物進行資源化利用,及時清除病蟲植株殘體和枯枝落葉,集中處理,可高溫發酵生產有機肥,解決園林植物養管中的部分肥料供應,降低養管成本。
3、生物防治
廣義的生物防治除釋放天敵,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鳥治蟲和保護天敵外,還應涵蓋使用性誘劑、生物農藥、仿生農藥以及植物性農藥。生物防治技術的共同特點是對人和環境安全,汙染小或無汙染,持續時間長,病蟲害不易產生抗性,不足的是速效性差,庫存期短。園林綠地多分布在人們生活居住區周圍,應大力推廣病蟲害的生物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
3,1 微生物製劑
微生物殺蟲劑主要有白僵菌、蘇雲金杆菌及昆蟲病毒等。我國每年應用白僵菌防治鬆毛蟲的麵積較大。
3,2 天敵昆蟲
我國應用較多的寄生性天敵昆蟲有赤眼蜂、腫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敵昆蟲有蒙古光瓢蟲及異色瓢蟲等。
3,3 益鳥
在楊樹人工林中利用掛人工鳥巢的方式招引大山雀、啄木鳥和灰喜雀等益鳥,可以明顯降低食葉害蟲和蛀幹害蟲的密度。據觀察,一對啄木鳥可控製20~30公頃楊樹林中的光肩星天牛。貓頭鷹對林鼠也有明顯的控製作用。
3,4 性外激素的應用
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工合成性信息素開始用於一些害蟲的預測預報和防治。我國應用白楊透翅蛾性信息索和舞毒蛾性信息素製作的誘捕器,捕殺楊透翅蛾和舞毒蛾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5 生物和仿生農藥
BT乳劑(HD-1)也稱蘇雲金杆菌乳劑。BT乳劑對多種鱗翅目幼蟲和葉蟬有致病和毒殺作用,如桃小食心蟲、黃刺蛾、棗尺蠖蛾和棉鈴蟲等,主要用於防治鱗翅目害蟲的幼蟲,施用期一般比使用化學農藥提前2-3d。對害蟲的低齡幼蟲防治效果好。高溫天氣施藥時效果最好。BT乳劑經國內外在農林、果樹、蔬菜和園林植物上大量應用證明,可防治180多種鱗翅目食葉害蟲。是目前世界上應用量最多的微生物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