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什麼時候開始,知道這世上的人,並不是非黑即白?
從什麼時候開始,知道好人和壞人之間,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界限?
那個惡貫滿盈的人,也許是一個孝子。那個為一隻小狗死去傷心掉淚的人,卻可以殺人如麻。
小時候,總覺得誰對自己好,給自己糖吃,就是好人。誰罵了自己,打了自己,跟自己作對,就是壞人。隨著時間的慢慢流逝,我們在漸漸長大,發現給我們糖吃的那個人,背後在講我們的壞話。那個總是當麵跟我們對著幹的人,反而在背後維護我們。
我們評判人,不再憑一兩件事。我們甚至發現,在利益的驅使下,好人會變成壞人,壞人會變成好人。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
我們開始變得冷漠,不再輕易跟誰交心。在不是真正關心你的人麵前,你的痛楚,不過是TA茶餘飯後的談資。
漸漸地,我們開始跟他人保持距離。泛泛之交、點頭之交,見麵聊天,隻聊天氣和娛樂八卦、時事要聞,不再細談你我。
可是有種關係,卻是避無可避,那就是愛人,和愛人的家人。我們可以跟不合拍、合不來的人在人際交往上保持距離,但組建另一個家庭後,不論自己是否樂意,都不得不跟另一族人深入接觸。
小年輕們,麵對的境遇,有些複雜。
誰家兒子不是寶,誰家女兒不被寵?
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寶貝疙瘩結了婚,便成了苦役。丈母娘說,我把女兒交給你,是讓你寵讓你愛的。婆婆說,我兒娶了你,你便有了照顧他衣食起居的責任。
茫然無措、被自己父母寵壞的兩個年輕人,原以為過日子是過家家般簡單,不過一起吃飯、一起睡覺而已。卻不知吃飯的“飯”,需要有人來做;睡覺的“被”,需要時時晾曬,更換床單被罩。
家務活,舊時都是女子做。因為男主外,女主內。如今卻是,男女都要上班。就連生了孩子由誰照顧,都成了愁心事。哪像以前,女人帶孩子,不是天經地義嗎?
於是,爭吵、矛盾,隨之即來。結婚後的女人,怪自己的男人不似以前那般,對自己悉心貼護、任勞任怨、勤快能幹。結婚後的男人,怪自己的老婆不夠溫柔體貼、聰慧能幹、善解人意。大家都在怪對方變了,卻從來不曾細思,兩個人麵對婚姻,都是沒有經驗,驚慌害怕,不知如何麵對出現的各種新問題。
離婚率,也由此攀升。
在此過程中,深愛過的男女因為處不好關係而不得不分開,固然兩人都很受傷。不過,雙方背後的兩對老人,受到的傷害,隻怕隻多不少。兒女幸福,他們安樂。兒女離婚,他們跟著揪心。再加上那個時代的人,大多好麵子。於是,雙方的老人,也跟著迅速衰老。
陳葭的婆婆得病去世,不敢說跟陳葭、黃宇兩人婚姻動蕩不寧有直接關係,但關係,多少總是有的。
黎清心情平複些後,不止一次提到她的那個表嫂。她口中的陳葭,挑剔、不懂裝懂、作、不懂感恩、咄咄逼人,生生把她姨給逼死了。她把她表姨早逝的緣由,完全歸結於陳葭的不懂事。她談起陳葭時,眼中全是恨意、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