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拘麵兒,是指當長輩的,平時在家裏,不能倚老賣老,放任自己,在許多方麵對自己要有所約束,要維護自己當長輩的尊嚴。這種尊嚴,也就是平時所說的麵子。用老北京話說:當老家兒的(北京土話:父母長輩的意思)在自己孩子們麵前,得拘著點兒。
在晚輩麵前拘麵兒,這是北京的老規矩。您可能問了,什麼叫拘麵兒?這麵兒怎麼個拘法?拘麵兒是一種老規矩。這種規矩在現實生活中逐步形成了一種理念,其中涉及規避隱私、禮義廉恥、風土民情、家教門風、尊嚴形象等等行為規範。
例如,老北京的夏天很熱,但天兒再熱,當長輩的在家裏也不能赤膊(光膀子),因為家裏還有兒媳、姑爺等孫男弟女,您再熱,也得忍著點兒。當著兒媳婦光著膀子,不但您破了老規矩,也讓您兒媳婦難堪。所以,老北京人發明了“汗兒”。所謂“汗兒”,就是拿兩塊粗白布,兩邊兒各用三根繩連起來,像“跨欄背心”似的簡易背心,既涼快。又能掩體。
老北京曾流傳過這麼一個笑話,紀曉嵐在領銜編寫《四庫全書》的時候,逢酷暑難耐,他本來就胖,熱得他幾乎暈厥,萬不得已,他脫了官衣,光了膀子。恰在這時,乾隆爺來了,他來不及穿衣裳,嚇得趕緊鑽到桌子底下。
乾隆爺有意捉弄他,裝作沒看見。過了一會兒,紀曉嵐在桌下,窩得實在受不了了,大聲問:“老頭子走了嗎?”乾隆聽了這句話,嗔怒道:“老頭子在呢。”
紀曉嵐嚇得從桌子底下爬出來,趕緊穿上衣服,給皇上請安謝罪。乾隆爺對他問道:“你在朕麵前光膀子,這該當何罪?”紀曉嵐說:“這是欺君之罪,該殺。”乾隆爺又問:“你說朕是老頭子,這又該當何罪?”紀曉嵐說:“這是辱君之罪,該殺。”
乾隆爺說:“你犯了兩樣該殺之罪,朕讓你說說為什麼要叫我老頭子?說得上來,朕免你一死。說不上來,就殺無赦。”
紀曉嵐穩了穩神,淡然一笑說:“老頭子仨字兒是敬語,天下人隻有您配得上這仨字。老,是對德高望重的大人物的尊稱,比方說李聃不叫李聃,叫老子。您是真龍天子,尊您為老,不是實至名歸嗎?頭兒,是領頭的意思,您是至高無上的皇上,當然是天下最大的頭兒了。子,是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比如孔丘不叫孔丘,尊稱孔子,還有孟子、莊子、墨子、孫武子,您的學問蓋世無雙,稱您為子,理所當然。”紀曉嵐憑三寸不爛之舌的這番解釋,把乾隆爺說美了,自然免了殺身之禍。
通過這個意在說明紀曉嵐智慧的笑話,我們可以看到,老北京人對光膀子和尊稱,看得有多麼重要。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長輩在晚輩麵前,許多事都要拘著點兒,不能過於隨意。比如在晚輩麵前,不能說髒話,不能隨隨便便評論人,不能赤身露體,不能打嗝、放屁、吧唧嘴等等。用北京人的話說,當長輩的要自尊自重,自己拿自己當回事兒,別在晚輩麵前沒德性,也別在晚輩麵前散德性。
也許您在一些書裏、畫裏或影視劇裏,看過老北京人光膀子的場麵,其實,那是在特定的場合,老北京人是非常講究臉麵的。您忘了有句形容北京人性格的話:死要麵子活受罪。所以,在老北京的家庭,一般不會出現長輩光膀子的鏡頭,即便家裏窮得揭不開鍋,也要縫件“汗兒”,除非家裏是“光棍堂”,那得另當別論了。
老北京人很重視“德性”這倆字,我們說的一些老規矩,也屬於“德性”的範疇。其實“德性”也好,“規矩”也罷,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長輩的威信是靠日積月累、一點一滴樹立起來的,長輩的尊嚴也是靠潛移默化、天長日久的教化確立的。因此,長輩在晚輩麵前一定要注意生活小節。按北京的老規矩,有些言行,您在晚輩麵前要拘麵兒。
(編輯·宋冰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