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各地百姓從李自成到西安以後,就哄傳著李自成如何仁義,人馬紀律如何嚴明,紛紛等待李自成大軍一到就要迎降。果然大順軍渡河以後,各地土民不但親眼看到了李自成的紀律確實很好,而且讀到了提營首總將軍劉宗敏的布告。所以從十二月二十二日起,就出現了到處迎降的形勢。平陽知府張璘然投降了,受到了重用。
平陽的大鄉紳申家嚴逃到山中,被家奴們捉到,獻給大順軍。劉宗敏因他為富不仁,民憤很大,下令嚴加拷打,逼他將家中的金銀、財寶、糧食全都交出,然後處死。這件事使平陽府的百姓們人心大快。此事,可以算是日後劉宗敏在北京拷打各級降官,逼他們交出金銀財寶來“追餉”的肇始。
李自成得知此事後,大誇劉宗敏辦的好,劉宗敏也很得意,便將這種暴力追餉常態化,為李自成日後的敗亡埋下了禍根。
李自成在到處迎降的情況下進入山西,他的前邊有兩三千威武的騎兵,然後是一隊騎兵打著各種形式的旗幟和儀仗,還有一班樂隊在馬上奏樂。大順朝的內閣、六政府、文諭院等衙門的主管大臣,各帶奴仆、衙役、騎兵,跟隨在後,然後又是二千騎兵。另外還有五百弓弩手,二百火器手。這五六千騎兵,是大順皇帝的護衛親軍,盔甲整齊,旗幟鮮明,馬匹精壯。再後是五百匹騾子和一百匹駱駝,馱運食物和糧草。起義十五年來,李自成第一次以帝王的派頭,率領大軍出征。他自己和跟隨在他身邊的文臣武將,在離開長安前,已經料到會一路迎降。如今果然如此,所以盡管距離北京的路程尚遠,但是人人都認為勝利已在眼前。幾年前,宋獻策所獻的讖記,上邊說“十八子主神器”,又詩句中有“李繼朱”三個字。如今看來大勢已定,這讖記完全應驗了。那幫在長安新投降或沿路上新投降的文臣們,也都慶幸自己早識天命,變成了從龍之臣。
東征大軍隻顧向前,各地方一般都不留兵駐守。新委派的地方官吏,遵照李自成的嚴令,搜捕明朝的宗室和各府、州、縣的鄉宦、富民,以及鄉宦的親屬。隻要是平日魚肉地方,積有民憤的人,一概捉拿,嚴刑拷打,強迫他們獻出金銀,充作軍餉;沒收他們的存糧,部分充作軍餉,部分散給饑民。凡是已經投降的府、州、縣,都迅速委派了大順朝的縣令。當時關中多年戰亂,加上天災不斷,既要供應東征大軍,還要供應西征西寧和駐守榆林。寧夏等地的人馬,所以東征軍進入山西以後,搜捕明朝宗室和地方鄉宦、大戶,嚴刑拷打,逼迫他們獻出金銀財寶和糧食,既是為國為民除害,又為了解決大軍給養和朝廷開支。新委派的各府、州、縣官吏,都把這件事做惜口向民間搜索騾馬,當做軍餉,並不奇怪。可是山西省也是災荒不斷,生產破壞,城鄉凋敝。李自成隻考慮如何供應東征大軍,長驅入燕,趕快攻破北京。至於如何使新委派的官吏采取一些有效的辦法,使百姓能夠過安定的日子,休養生息,就來不及考慮了。 。
李自成在平陽停留五大,召見父老,訪問疾苦,賑濟饑民。劉芳亮的偏師已經過了澤州,即將進入河南。這一支偏師又分出一支人馬,從太行以西向北進軍,目的是召降晉東州縣,然後與取道彰德北進的部隊在保定以南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