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一愣,說道:“軍門,古來水攻都是引河水灌淹城池,而赫圖阿拉建在高崗之上,水往低處流,如何水攻?”
宋友亮笑道:“你沒聽我說嗎?把水龍車架起來朝城中進水。天氣這麼炎熱,如果城內到處是水,濕度這麼大,就算建奴儲存了一年的糧食也會很快發黴,變得無法食用。”
李信恍然大悟道:“原來是如此水攻~屬下明白了。但是三十架水龍車太少,屬下這就組織工匠打造更多的水龍車。”
不過,明軍軍中的工夫雖多,卻少有工匠,一番篩選之後,終於找出了幾個工匠。
第一人是南方口音,他說道:“小人陳萬福,老家在浙江,在我們老家,很少用水龍車,大家都用竹筒水槍救火。那竹筒水槍,是用一根粗大毛竹打通了,末端開一個銅錢大的小孔,另一端用一條木頭活塞插在竹筒之中。救火之時,將水槍的小孔浸在水裏,活塞後拉,竹筒裏便吸滿了水,再用力推動活塞,水槍裏的水就射出去了。比水龍車輕便的多了~”
宋友亮笑道:“南方有種竹子,可這裏是關外,哪裏來的主子?”
這時,另一個山東口音的工夫說道:“稟軍門,小人薛大山,是個木匠,這事倒不難辦。這關外到處是大樹,隻消先將大木材鋸成兩個半片,每一爿中間挖成半圓的形狀,打磨光滑,然後將兩個半爿合了起來,木材中間就是空心的一個圓洞了。兩個半爿並湊之時,若要考究,就用榫頭,如果是粗功夫,那麼用大鐵釘釘起來也成了。”
“能射水嗎?”宋友亮問道。
“要射得跟紅夷大炮那麼遠是不行,但是射到城裏是綽綽有餘。”薛大山答道。
宋友亮點頭道:“好,這事由你們二人為首,帶上二百個心靈手巧的工夫連夜趕造。”
薛大山和陳萬福先造了一枝大水槍示範,那水槍徑長二尺,槍筒有一丈來長,活塞末端裝了一條橫木,六名士兵分站左右,握住橫木一齊推拉。水槍吸入熱水後,班副將一聲令下,六名士兵出力推動活塞,熱水從水槍中激射而出,直射到二百餘步之外。
再說索尼在城頭看到明軍大量伐木,便想是明軍要長期圍城了。忽然索尼看到明軍推了很多大炮模樣的東西出來,頓時嚇了一跳,明軍什麼時候有了這麼多大炮?在仔細一看,原來都是些木頭做的假貨。
索尼鬆了一口氣,忽然~~呲呲~~漫天的水柱鋪天蓋地而來,恰好頭頂兩股水柱淋下,登時將他全身潑濕。他雙腳亂跳,大聲咒罵。
明軍隻管往城裏不斷地射水,到也不攻城。一開始建奴還嚴陣以待,後來見明軍隻是射水,卻不攻城,到也慢慢鬆懈了。
如此這般,明軍一連往赫圖阿拉城裏射了五天五夜的水,就算是處在高崗上的赫圖阿拉城內也開始有了積水。天氣越來越熱,潮濕的環境滋生了大量的蚊蟲,瘧疾、痢疾開始悄悄流行起來。更要命的是原本就不是很多的糧食開始大量發黴,建奴士兵們怨聲載道。
漸漸地,出城投降的建奴兵開始越來越多,而明軍接受他們的投降之後,還是給他們一塊麥餅,再把他們趕回赫圖阿拉。幾次下來,城內的建奴對這些被明軍放回來的建奴越來越不信任。
於是,在豪格的吩咐下,譚泰對這些被放回來的建奴進行了嚴刑拷打。
本來城內缺糧,這些下層建奴兵就食不果腹,現在還被嚴刑拷打,使得這些建奴們愈加惱怒,他們紛紛議論道:南蠻子都不打殺我們,反倒要被自己人拷打,這種皇帝還為他賣什麼命?
就在建奴江河日下的時候,明軍卻越來越強。到了十二月月初,朝鮮軍將寬甸收獲的糧食運到了赫圖阿拉。孫傳庭也領著一萬兵馬前來彙合。十二月十五日,洪承疇率吳三桂、祖大壽到達赫圖阿拉。圍城的明軍增加到六萬人,還有一萬朝鮮軍,總共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