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雖好,但是也隻是一省之地,想對抗強大的日本,依然任重而道遠啊.”蔣介石歎息一聲說道。
李之龍早就聽說,蔣介石雖然有雄心壯誌的,但是他手下的支持者們,並不是非常讚同這一場戰爭,投降派隻是潛伏起來了,因為真正帶兵的將領們,大多都是支持抗戰的。
李之龍很清楚,蔣介石的話有幾分抱怨的意思,也有幾分希望自己能幫助他轉達劉源,他對於日本人想法的意思。因為誰都知道,自己李之龍是劉源最親密的戰友之一。
“雖然我李之龍沒有打仗的機會,北伐的大部分時間都奉獻給了演藝事業,但是好歹我也是黃埔畢業的,戰略眼光還是有一些的,對於戰爭劉源與延安的毛的觀點都非常正確,雖然日本看起來非常強大,但是他隻要入侵中國,就會陷入戰爭泥潭當中,我們肯定會取勝的。”李之龍看了看蔣介石愁眉不展的樣子,繼續說道,“委員長,當年北伐的時候您也是國家的統帥,為何當時如此的慷慨激昂,到了今日卻如此的喪氣了。”
人都在變,蔣介石也是如此,從西安事變之後,蔣介石就變得有涵養了很多,也不輕易發怒了,雖然李之龍的話中對他有幾分不尊重,但是他卻沒有發怒,而是搖搖頭說道,“在田,你不懂,這是國戰,國戰給國家帶來的痛苦實在太沉重,前幾天我拜訪了你們西南特區的英烈祠,戰爭進行到現在,已經陣亡了十餘萬人了,去那裏祭拜的人人山人海,這僅僅是一省之地,換算到全國,那我們又有多少家庭妻離子散呢。說到底,你們根本不懂我這個領袖的壓力。”
李之龍沒有想到蔣介石竟然屈身去了英烈祠,這對西南英烈祠是一個很大的肯定。
“戰爭不是我們選擇的,但是我們如果想真正的站起來也需要一場徹徹底底的戰爭來打碎我們身上的枷鎖,說到底日本人需要侵略我們,而我們也需要一場與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來贏取我們站起來的機會。”李之龍的話與別人不一樣,但是細細品味確實有一定道理的,如果中國想真正的站起來,必定要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狠狠的打一場的。
“在田,沒想到你的想法比劉源還激進。”蔣介石平靜的說道,他知道自己這一趟成都之行雖然大體理解了成都的實力,但是勸阻劉源的目的很難通過李之龍實現了。
李之龍搖了搖頭,沒有說話,如果蔣介石知道劉源每一次喝醉之後,都會站在桌子上,拿著地球儀,指著蒙古說,看到沒,這是咱們的牧場。
指著越南、緬甸說,看到沒,這是咱們的勞動力。
指著幾個斯坦說,看到沒,這是咱們的礦產。
指著日本說道,他們隻是我們的眼前敵人,他們會死在我們的眼前。
指著美國說道,這是未來的世界老大,不過兄弟們別怕,老子不死,咱們就跟他們。
最後指著蘇聯說道,別忘了告訴我們的子孫,他們是我們永遠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