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城門洞開,一隊人馬奔馳而來,及近才知,為首者正是南詔國主閣羅鳳。
“對於楚王殿下的到來,元非常驚異,不知殿下有何指教?”閣羅鳳麵色平靜,略一頜首,沉聲說道。
李隆基躬身一禮,不亢不卑地說道:“南詔乃大唐屬國,如今有難,豈可坐視不理!”
“我南詔才剛擊潰唐朝數萬精兵,其統帥亦未得幸免,請問,我南詔穩若磐石,又豈用楚王殿下相救?”一環目大耳,皮膚黝黑的中年騎士,嗔目喝道。
“這位是?”李隆基神色自若地問道。
“南詔大軍將,兵曹長蒙哲昆”閣羅鳳在一邊一聲不吭,那中年騎士自己接口回道。
思忖間李隆基開口道:“如果以南詔本身的條件,借助地形之便反抗我軍,或可苟延殘喘:但是,你們得回的隻是滿目瘡痍的家園、百廢待興的國家?”
李隆基岔開話頭,朗聲向南詔眾人問道。諸人一片茫然無措。
接著,李隆基話鋒一轉回到正題上:“所以隻有複歸大唐,使南詔國力昌盛,民眾富足,如此,進可向西,向南逐步發展,退可享萬民擁戴富足之福。比之國不將國,惶惶不可終日,那真是判若雲泥!”
閣羅鳳一代雄主,豈能等閑相待,他借此話頭趁勢上前言道:“我南詔願釋還俘獲,重修姚州城,並償以財物,以贖重罪!”閣羅鳳當然不會天真地企望如此就能解決問題,而是希望由此進入解決問題的實質性會談。
李隆基微使眼色,裴旻故意地撫了先肚腹。
閣羅鳳乖覺地說道:“楚王殿下一路勞乏,不若進城再敘。”
不一會兒,李隆基和裴旻隨著眾人來到了閣羅鳳的臨時駐地姚州府衙內廳。李隆基和裴旻歇於府衙書房,閣羅鳳於一旁相陪。
閣羅鳳慨然道:“閣羅鳳出兵占領實有苦衷。”
裴旻緊聲問道:“這就成為你們與大唐為敵的理由嗎?”
閣羅鳳說:“吐蕃國王率部親征,意圖收服8詔。南詔已經奏請朝廷支援,朝廷遲遲未有動靜。而吐蕃擄走我兒,以次要挾。為與吐蕃抗擊以救吾兒,才出兵攻占姚州……”
李隆基和裴旻聽罷,麵麵相窺,起因實在出乎意料。
李隆基問道:“你們可有親信混在神州都督?確定太子一定在內嗎?”
“有的!”閣羅鳳肯定的回答。
李隆基想了下,決定全盤托出:“我也要找一個人,一個女子……”
閣羅鳳喚來使者吩咐道:“你把前些日的東西拿來。”
片刻,使者呈上一根汙濁的發帶。
李隆基拿起仔細看著,:“這是楚王府的東西,丫鬟的發帶。”
閣羅鳳沉思道:“為確定我兒的行蹤,我派人密切注意神州都督的動向。都督裏不斷的請進大夫,發帶是前些日,從一隊進入都督的軍隊上遺落的。如果這是楚王要找的人,應該是在都督府內。”
李隆基聽完,拽緊發帶,有些不知所措。裴旻拍拍李隆基的肩膀,安慰道:“三郎,婠婠醫術了得,他們如有所求,定不會為難婠婠。”
李隆基聽到裴旻那麼說,也鬆了口氣。
閣羅鳳見狀,趕緊問:“楚王計劃如何迎擊吐蕃大軍?”
裴旻看了看李隆基,說:“各自招集幕僚一起議事吧。”
閣羅鳳認為有理,命人召集重臣議事。李隆基寫了道諭令,急令人交與唐九征進城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