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善說場麵話,樹立良好自我形象(1)(3 / 3)

7.應善於觀察對方的眼睛

人的麵部表情,固然可以皮笑肉不笑,但隻要你仔細觀察,便會發現,眼睛便不會“笑起來”。也就是說,人的眼睛很難做假,人的一切心理活動都會通過眼睛表露出來。為此,談話者可以通過眼睛的細微變化,來了解和掌握人的心理狀態和變化。如果談話對方用眼睛注視著你,一般的說是對你重視、關注的表示;如果看都不看你一眼,則表示一種輕蔑;如果斜視,則表示一種不友好的感情;如果怒目而視則表示一種仇視心理;如果是說了謊話而心虛的人,則往往避開你的目光。

8.應力戒先入為主

要善於克服社會知覺中的最初效應。而這最初效應就是大家熟知的“先入為主”。有的人就具有特意造成良好的初次印象為能力,而把自己本來的麵目掩飾起來。為此,在談話中應持客觀的、批判的態度,而不應單憑印象出發。

9.要切忌得理訓人

幾個小青年上年不買票,油腔滑調地說:“我們是待業青年,沒有工資,買什麼票?”優秀售票員薑玉琴就對他們說:“乘車買票五角、一元是小事情,可是名譽搞壞了,你出多少鈔票也買不回來。”這番話,使得幾個小青年麵紅耳赤,終於補了票。試想,若是來番針鋒相對的爭吵,或對此冷嘲熱諷,情況會怎樣呢?

10.要消除對方的迎合心理

在談話過程中,雙方由於某種動機,表現出言不由衷、見風使舵或半吞半吐、顧慮重重。為此,要盡可能讓對方的談話過程中了解自己的態度:自己所感興趣的是真實情況,而對迎合、奉承的話是很厭惡的,這樣才會從談話中獲取比較真實、可靠的信息。

11.對誹謗性的談話應善於回敬

據說,前蘇聯首任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出身於貴族。一次,在聯合國大會上,英國工黨的一名外交官向他挑釁說:“你是貴族出身,我家祖輩是礦工,我倆究竟誰能代表工人階級?”莫洛托夫不慌不忙地說:“對的,我們倆都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這位蘇聯外長,並沒有長篇大論地進行駁斥,隻是用了一句話,就有力地回敬了向他挑釁的人。

12.要善於選擇談話機會

一個人在自己或自己熟悉的環境中比在別人或陌生的環境中的談話更有說服力,為此,你可以在業餘時間內利用“居家優勢”,也可以在別人無戒備的自然的心理狀態下講話,哪怕是隻言片語,也可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13.交談注意事項

不要使用不易懂的詞、已廢棄的詞句或專業詞彙。這些詞彙不會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隻會使別人感到討厭。

不要做些令人討厭的舉動。如在談話時從不看著對方眼睛,而是看你身後或你周圍是否還有其他更重要的。或是盯著人家的服飾漫不經心地說話。不要用比你年輕得多的人常用的俚語,不要夾雜著外語。

一個話題不要談得太久,話題像房間一樣,需要經常通風。

還要在交談中善於覺察,如果對方急促不安,那麼就應立即停止自己的話。

激起對方的談話欲望

渴望友誼,希望擁有更多的朋友是我們每個人的願望。但朋友都是由陌生人發展而來,有相當一部分朋友是萍水相逢時認識的。比如,在風光綺麗的景區、在熙攘喧鬧的汽車上或者別人開的派對中,憑一個會心的微笑、幾句得體的幽默話、一個禮貌的動作等,都可以與他人相識。關鍵是得找出交往的契機,主動伸出友誼之手,打開對陌生人關閉著的心靈之門。然而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談的,有的人比較沉默寡言,雖然有交談的欲望,卻不知從何談起。這就需要一方改變態度,率先向對方發出友好信號,激起對方的談話欲望,達到交流的目的。

設想在火車中你已坐了很久了,而前麵還有很長很長的路程。

坐在你旁邊的一位乘客像是一個頗有趣的家夥,而你很想同他聊上幾句,了解一下他的底細,於是你便搭訕道:“對不起,你有火柴嗎?”可是他一句話也不講,隻是點點頭,從口袋裏掏出了一盒火柴遞給你。你點了一支煙,在還給他火柴時說了聲“謝謝”,他又點了點頭,然後把火柴放進了口袋裏。

你繼續說:“真是一條又長又討厭的旅程,你是否也有這種感覺?”“是的,真討厭。”

他附和著,而且語調中明顯帶有不耐煩的意味。

“如果看看一路上的稻田,倒能使人高興起來。在稻穀收獲之前,這一路一定很有趣。”

“晤,晤!”他含糊地答應著。

這時你再也沒有勇氣說下去了。你在農業這個方麵,給他一個表現興趣的機會,他若是個農夫,那麼他一定會接下來發表一番他的看法的。

假若一個話題對他富有興趣,那麼無論他是如何沉默的一個人,他也會發麥一些言論的。因此你在談話的停滯之中,思考了一番後,又重新開始了。“天氣真好,爽快極了!”你說,“真是理想的賽球時節。今年秋季有好幾個球隊都很出色呢!”

那位坐在你身旁的乘客坐直起來了。

“你看××隊會怎麼樣?”他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