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窟狡兔也有被困在洞中的時候,如果靜候無疑等於坐以待斃,抓住對方的弱點,為自己尋找逃生的契機才是明智的選擇。
星雲大師說:“機會不是完全靠別人給予,也不會有上天賜予,機會還是要靠自己創造。”機會並非均等,但強者往往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穩穩地把握住自己生命的航向。
就像著名劇作家肖伯納曾說過的話:“人們總是把自己的現狀歸咎於運氣,我不相信運氣。出人頭地的人,都是主動尋找自己所追求的運氣;如果找不到,他們就去創造運氣。”
【星雲開示】
機會在心裏,在能力裏,在理想裏,在結緣裏。
有心成就才容易成功
【智慧分享】
欲成就事業,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萬事不放在心上。這兩者都是失敗者病症的糾結所在。
【人生道場】
活了這一生一世,卻未能有所成就,想必是很多人臨死前的遺憾。星雲大師為此深感惋惜。人不能過得成功其因素有很多,我們不妨聽聽大師的解釋。大師以一典故做引,引發出眾多不能成功的因素。典故如下。
有兩個饑腸轆轆的人得到一根魚竿和一簍魚,於是甲要魚,乙要漁竿,然後分道揚鑣。甲生火煮魚,狼吞虎咽,連魚帶湯吃了個精光,再後來就餓死在空魚簍旁。乙忍饑挨餓,提著魚竿向海邊走去,還沒有到海邊,使完了最後的力氣,也餓死了。
又有兩個人,同樣也得到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兩人沒有各奔東西,每天合煮一條魚吃,共曆艱險來到海邊,此後以捕魚為業,很幸福。
常言“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重重的樹木,互相包容依賴,才能成為叢林。大師感歎:世間無論什麼事,成功的背後必是眾因緣的相互依存與成就。
沒有人活了一輩子不想有所成就,不想功勳蓋世,傳不朽之名。不過想要成功是沒那麼容易的。人作為社會性的動物,相互依存性極強,在成就一切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很多助力,或是來自家人的關懷,或是來自朋友、同伴的協助。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集體做起一件事情通常都會比一個人單獨做這件事情來得容易。但世人總因為自私而怕別人沾得好處,於是搞起獨立自主,即使焦頭爛額也不假他人之手,看似孤高,實則愚蠢。星雲大師講這一典故,便是諷喻世人缺乏團結和共享的精神,這是許多人未能有所成就的原因之一。
在大師的眼中,未能成功的人還有許多。例如那些無功受祿的人。沒有功勞而想獲祿,這就如同緣木求魚,除非中大獎,否則不經辛苦怎可功成名就。再者,即便中大獎也未必心安理得,還要整日地方別人覬覦。人生在世,隻要能建立功勳,實至名歸,就是有人辜負你,曆史或大眾都不會虧待你;反之,無功受祿的人,如曆代的外戚,靠裙帶關係,縱然受封,別人不服氣,也無法成功。
再如急功近利的人、貪功起釁、邀功求賞的人,他們都很難有成就。為名利而不擇手段或者變得盲目,這樣的人都很愚蠢,常會遭到別人的妒忌,受到領導的猜疑。而那些居功自傲的人則更危險了,殺身之禍已經上身猶不自知,例如韓信。韓信向漢高祖要求封代理齊王,漢高祖生氣不允,後經張良暗示,靈機一動,改口說:“要封就封正式的,何必要代理呢!”因此封他為齊王,但韓信因此埋下殺身之禍。
另外一種不能成功的人,便數最沒有毅力的前功盡棄者。本來已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可是到了最後關頭卻放棄,讓之前所有的功勞付之東流,實為可惜。所以星雲大師才不得不感歎:能夠謹守功勞也是人生重要的功課。
在這個世界上,容易成功的人都是那些“有心成就”的人。對於成就的盲目認識和不敢去追求成就的人,都是“無心之人”。以無意做有意之事,所得的通常都是無心之失,想要有成就真可謂春秋大夢了。
【星雲開示】
人生在世,莫不希望自己建功立業;不一定要功勳蓋世,至少能留下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業。人都希望有功於社會鄉裏,可惜很多人求功好利,往往適得其反,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