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第十八課 團隊建設就像揉麵團(2 / 3)

老問題終於得到緩解了,可新的問題跟著又來了。前台負責念經的和尚總抱怨口渴水不夠喝,後台挑水的和尚也抱怨人手不足、水的需求量太大而且沒個準兒,不好伺候。

為了更好地解決這一矛盾,經開會研究決定,成立一個新的部門:喝水響應部,專門負責協調前後台矛盾。為了便於溝通、協調,每個部門都設立了對口的聯係和尚。協調雖然有了,但效果卻不理想,仔細一研究,原來是由於水的需求量不準、水井數量不足等原因造成的。於是各部門又召開了幾次會,決定加強前台念經和尚對飲用水的預測和念經和尚對挑水和尚滿意度測評等,讓前後台簽署協定、相互打分,健全考核機製。為了便於打分考核,寺院特意購買了幾個計算機係統,包括挑水統計係統、燒香統計係統、普通香客捐款分析係統、大香客捐款分析係統、"挨上必死"係統(簡稱IBS係統)、"馬上就死"係統(簡稱MS係統)等,同時成立香火線管理部、香火錢出賬部、打井策略研究部、打井建設部、打井維護部等。由於各個係統出來的數據總不準確、都不一致,於是又成立了技術開發中心,負責各個係統的維護、二次開發。由於部門太多、辦公場地不足,寺院專門成立了綜合部來解決這一問題,最後決定把寺院整個變成辦公區,香客燒香隻許在山門外燒。

部門多、當官的多,開會自然就多,為了減少文山會海,綜合辦牽頭召開了N次關於減少開會的會,同時,為了精簡機構、提高效率,寺院還成立了精簡機構辦公室、機構改革研究部等部門。

一切似乎都合情合理,但香火錢和喝水的問題還是遲遲不能解決。問題在哪兒呢?有的和尚提出來每月應該開一次分析會,於是經營分析部就應運而生了。分析需要很多數據和報表,可係統總是做不到,於是每個部門都指派了一些和尚手工統計、填寫報表,給係統打工。

寺院空前地熱鬧起來,有的和尚在拚命挑水、有的和尚在拚命念經、有的和尚在拚命協調、有的和尚在拚命分析。。。。。。忙來忙去,水還是不夠喝、香火錢還是不夠用。什麼原因呢?這個和尚說流程不順、那個和尚說任務分解不合理,這個和尚說部門界麵不清、那個和尚說考核力度不夠。隻有三個人最清楚問題之關鍵所在,這三個人就是最早的那三個和尚。說來說去,就是閑人太多了!他們說:"整天瞎分析!什麼流程問題、職責問題、接口問題、考核問題,明明就是機構臃腫問題!早知今日,還不如當初咱們仨自覺自律一點算了!如今倒好,招來了如此龐大,卻又效率低下的團隊,一個個不幹正經事,還相互推卸責任。"

又過了一年,寺院黃了,和尚們也都死了。人們在水井邊發現了幾具屍體,是累死的;在寺院裏發現了幾千具屍體,是渴死的。

從上麵這個案例中,我們不難理解,高效的團隊能夠讓企業快速發展,相反,則將企業引向死亡。在現代的管理製度中,團隊建設常常被人們當做一個典型的、無可替代的管理模式,因為它代表一種工作方式的轉變,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線性分級製向新經濟時代的環形結構轉變的結果。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管理都需要團隊建設來完成,如果在一項工作中,個人的貢獻最具價值,比如走訪客戶的維修工程師,就無須過於強調團隊的作用,相反,在一個一個人貢獻的價值相對較弱的工作中,特別需要強調團隊的作用,團隊表現的價值高於一切。事實上,俞敏洪非常強調團隊的作用,他說:"團隊要想創造並維持高績效,員工能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關鍵也是根本,所以創業者必須樹立以大局為重的全局觀念,不斤斤計較個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將個人的追求融入到團隊的總體目標中去,從被動地遵守到自覺地培養,最終實現團隊的整體最佳效益。"

新東方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在急劇擴張,而俞敏洪得意的是他將新東方做成了一個有流水生產線的標準企業,任何一個走進新東方的學員最終會變成一個合格的流水線產品。俞敏洪想做的就是將自己的生產線規範化、規模化。

目前,新東方的培訓項目包括TOEFL、GRE、GMAT、TSE、美國口語、美國電影口語聽說以及職業和大專英語教育等各個方麵。同時,學校還為學員提供出國資料的查詢、留學谘詢、美國簽證谘詢等相關的服務。學校規模也從最初的一個班13個學員發展到現在僅一個暑期班就達2萬人的規模。

據稱,新東方的資料室是國內獨一無二的出國資料總彙,對學員免費開放,在這裏可以查閱北美最新入學情況和獎學金資料,出國過程中的種種疑問和難題也可以在此得到解決。學校定期舉辦的各種留學講座,一年一度的英語專題係列講演會,都在社會和學員中引起強烈反響。可以說,新東方對學員的幫助,已經遠遠超過英語考試的範疇而滲透到出國留學的各個方麵。

俞敏洪自己也從一個老師逐漸轉化成一個企業家。1995年底,他以新東方學校校長的身份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在那裏,他找到了自己當年的同學,一個一個地遊說,希望那些在美國有成功經曆的精英能夠和自己一起回國辦教育。通過5天5夜的勸誘,他說動了王強--貝爾實驗室工程師,再加上徐小平、包凡一、杜子華。到1996年10月,俞敏洪成功地組建了新東方的5人校長團體,他自己依然是校長,另外4人是分管各自業務的副校長。5個人各自負責一攤兒,齊頭並進,出現了新東方的第一個鼎盛期:目前在美國就讀的7萬多中國留學生中,竟然有6萬多是新東方學校的學員。

毋庸置疑,團隊是成功創業的關鍵因素,俞敏洪提醒那些即將創業或者正在創業的人,在21世紀,個人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遠去,團隊合作的時代已然到來。在這裏,我們再來看看前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厲以寧教授在中央電視台《中國經濟大講堂》課堂上,講過的一個新的和尚挑水的故事,相信讀者會得出一個截然不同的結論。

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個觀念有點舊,我們可以用新的觀念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