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那是迷惑手段(2 / 2)

“岡村君,我不能說德國人在蘇德戰場上取得的經驗是錯誤的。但是我請您要記住,東西方戰場的情況不同。支那複雜的地形,也不是俄羅斯東部幾乎無險可守的廣袤無垠東歐大平原可以相比的。尤其是從滿洲到支那內地,即便占據著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但除了遼西走廊之外,都是複雜的山地。”

“即便是察哈爾與綏東境內,也不都是草原。還有為數眾多的山地、丘陵和荒漠,這個方向並不是適合坦克作戰。而且安達中將的話沒有說錯,向西進攻所需的漫長補給線是他們無力承擔的。”

“當然,他們或許為了牽製關東軍的兵力,在向華北方麵軍發起攻勢的同時,也會集中一部兵力利用中長鐵路沿線平原地形,向吉林以及南滿地區發動佯攻。他們將西滿地區的坦克部隊抽調回後方,我認為正是這個原因。”

“或是根本就是說他們的攻擊重點,就是在對南滿發起的攻勢上。而對於察南的攻勢,很可能是他們采取的戰略迷惑手段之一。就像他們之前在與關東軍作戰的時候,多次采取的類似手段一樣。”

“要知道他們對南滿發起攻擊,無論在任何方麵來說,條件都要比向南發起的攻勢好的多。而且南滿的工業基地,是帝國支持聖戰的一個重要根本。南滿的人口基數,也並不次於河北、山西等支那內地的人口數量。”

“南滿才是整個滿洲的精華所在,隻要奪取了南滿,不僅他們的困境將會得到徹底的擺脫,同時也會相當程度的削弱帝國將戰爭進行下去的資本。所以我認為岡村君,你的判斷純屬多慮了。我認為他們下一步的進攻目標隻能是察南或是南滿,除此之外並不會有別的選擇。”

後宮淳中將的看法,岡村寧次卻是相當不讚同的道:“後宮參謀長,正是因為他們在西滿的坦克集群全部北調,我才更堅持認為他們下一步的作戰目標不是平津一線,而是在於西線的綏東。”

“坦克部隊被調走,並不代表著無法調回來。從北滿到通遼的鐵路線,始終在關東軍的嚴密監視之下。但是他們通過鐵路大規模的公開調走坦克部隊,難道就不能成為迷惑我們的一種手段。”

“坦克不是離開公路行動就困難的重炮,這種武器有很強的自我機動能力。在需要的時候他們完全可以通過西滿那些草原地帶,避開關東軍的監視秘密開進抵達作戰出發地域。還有陰山山脈雖然漫長,但是寬度卻並非很寬。山勢的險峻程度分布不均,山間可供機械化部隊通行的隘口很多。”

“而在張家口一線,大馬群山與燕山、軍都山、五台山、太行山等支那北部一係列大山地縱橫交錯。無論是山勢的險峻程度,還是山區所包括的整個範圍,也都遠遠的大於陰山。即便他們突破一線山地防禦,那麼永定河和灤河水係的各條支流也足以成為我們天然的阻擊陣地。”

“如果他們將察南作為主要的突破地域,那麼他們的有生力量隻能陷入沒完沒了的山地爭奪戰之中。在山地作戰之中,防禦的一方永遠處於有利的態勢,這是軍事上的常識。以帝國軍隊的戰鬥力,在山地防禦作戰之中,恐怕還不是他們可以短時間之內擊敗的。”

“而除了幾乎是連綿不絕,縱深廣大的山地之外。在這一線還有支那曆史上為了防止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修建的大量他們稱之為長城的防禦工事。這些長城雖然在現代戰爭條件之下,已經不足以承擔抵禦外敵入侵的屏障。但是這些依山修建,地勢險峻的長城,依舊成為帝國可以利用的防禦工事。”

“在這個方向,華北方麵軍隻要控製住喜峰口、冷口以及古北口等進入華北的隘口,就可以將他們大規模的入侵,擋在華北平原之外。除非他們能同時拿下北寧線,打通遼西走廊,否則他們即便進入河北境內也很難站住腳。”

“曆史上的滿清在拿下山海關之前,多次越過長城一線進入華北平原。但卻因為山海關一線的阻隔,即便有騎兵的優勢,但是依舊無法在華北站住腳。連綿不決的、麵積廣大的山地限製了他們補給的能力。”

“當年帝國也曾經試圖開辟這條路線進入華北的,但古北口與喜峰口連續兩戰帝國並未取得任何的便宜。如果不是支那軍隊內部混亂、四分五裂,相當一部分軍隊隻顧著保存實力一觸即潰。主動放棄了相當一部分戰略要地,使得前方抵抗的軍隊形成腹背受敵的態勢。”

“同時關東軍利用九一八事變的機會,攻占了山海關、錦州,控製了北寧線,形成了側翼迂回包抄的進攻形勢。以及帝國擁有的海軍優勢,可以保證帝國在塘沽、秦皇島諸港登陸以及補充物資。帝國即便占領了熱河,但南下還是隻能老老實實的走山海關,才能進入支那華北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