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思路(2 / 3)

對於郭炳勳的感慨,楊震歎息良久道:“老郭,我們麵對的形勢是殘酷的,也是嚴峻的。我們現在處於無後方作戰,所有物資隻能依靠自己繳獲,無法獲得外界的哪怕是一槍一彈的補給。而且在這地廣人稀,日偽力量又占據絕對優勢的北滿,即便是兵員的補充都很困難。”

“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每一個戰士,尤其是那些參加過幾次戰鬥的老兵對於我們無論是現在還是今後都是彌足珍貴的。不說拚裝備、拚武器,就是拚消耗、拚人力都是我們現在無法承受的,甚至就是拚時間我們都拚不起。”

“關內戰場雖然也殘酷,但我們遠遠跟關內無法相比。關內大部分戰場都是背靠大後方,兵員補充很方便。而且形勢,尤其是百姓的基礎要比這裏好的多。在這種連最起碼的兵員都無法保證的嚴峻形勢之下,我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次作戰之中都盡可能的減少犧牲,多保留戰鬥骨幹。”

“老郭,你的眼光相當的不錯。你這次選拔出來的這些戰士,雖然受製於先天條件不足,文化程度過低。但身體強壯,至少都參加過一次以上的戰鬥。雖說經驗還是多少有些不足,這次出擊的危險性也很大。但對於他們來說,未嚐不是一種鍛煉。這些人如果能經受了這次考驗,好好培養,將會是我們手中的一把鋒利的尖刀。”

“老郭,我剛剛說過,我們麵臨的形勢是艱難的,更是殘酷的。在一切都無法與日偽軍相比的情況之下,怎麼想辦法在戰鬥中減小傷亡,是我們做指揮員要麵臨的一項重要考驗。”

“我們之前取得的幾次勝利,我還是那句話,不是日偽軍太弱,是我們太過僥幸。日偽軍一時無法摸清楚我們的作戰特點,所以才給了我們這幾次機會。但這種情況不會一直持續下去,甚至不會長時間持續下去。等交手次數多了,以小鬼子的反應能力遲早會摸清楚我們作戰規律的。而到那一天,才是對於我們真正的考驗。”

“我們與日偽軍相差的不單單是訓練、裝備,幾乎一切我們與日偽軍相比,至少在現在都相差的太多。所以我們要研究一切可能的戰術,去想辦法取得勝利。”

“老郭,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在與鬼子硬碰硬的時候,如果我們有一支經過特殊的部隊在敵後活動,在戰鬥之中敲掉鬼子的炮兵陣地,打掉鬼子的補給點、截斷鬼子的補給線,甚至端掉鬼子的指揮部會怎麼樣?”

“老郭,戰場之上不是講究君子風度的地方。隻要能獲得戰鬥的勝利,要采取各種手段。我們不是宋襄公,鬼子也更不是什麼好東西。隻要能獲得戰鬥的勝利,就算是所謂的那些打悶棍、下麻藥的流氓手段,必要的時候該用也得用。”

“我一直在琢磨鬼子此次隻采取圍困戰術,而沒有采取其對抗聯所采用的慣用的拉網清剿的戰術,其原因絕對不是單單是因為還沒有摸清楚我們的具體位置和兵力不足這麼簡單。他們肯定研究過我們之前的幾次作戰經曆,發現了我軍作戰的一些特點才采取這種變被動為主動的戰術。”

聽罷楊震的話,郭炳勳沉思了良久才回答道:“司令員,你這個理念是不是我們在哈爾濱突圍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你總是將李明瑞帶在身邊,總是想辦法給他鍛煉的機會。你不會是想讓他作為你心目中那支部隊的指揮員吧?”

跟聰明的人說話果然省事,楊震隻是說出了心中的大致想法,郭炳勳便猜測出他大概的思路。

對於郭炳勳的疑問,楊震沒有否認,直接點頭道:“不錯,早在鬼子那個集中營突圍的時候我就有過這種想法。那一場夜戰,在麵對人數占據劣勢的鬼子麵前,我們吃了那麼大的一個虧,幾乎丟掉三分之一的兄弟。”

“那一場夜戰,帶給我的思考很多。在五道嶺鐵礦被困的時候,我想了很多。不僅僅是要對我們與鬼子在戰鬥力上的差距,更多的是今後在於鬼子作戰時各種戰術上的思考。”

“戰鬥力與裝備上的差距,部分可以用恰當戰術去彌補。我們在武器裝備上,甚至人數上都處於絕對的劣勢。根本無法像我們在關內戰場上裝備上的差距用人數來彌補。在一場戰鬥中可以集中對方幾倍甚至十幾倍的兵力。”

“所以,我就考慮如果我們能夠組建一支受過特殊訓練,人數不需要太多,以短小精悍為主要作戰方式,可以活動在敵後,在我們與鬼子作戰的時候,能夠摧毀鬼子的炮兵、指揮機關、補給,對主力作戰將會是一個極大的策應。甚至有可能改變戰場上的敵我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