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職責總與人相隨(3 / 3)

威靈頓的人生箴言就是“恪守職責”。同華盛頓一樣,威靈頓做事極其負責。因為工作上的盡忠盡責,他甚至犧牲了自己的“名譽”,心理上承受著很大的痛苦。他曾經在倫敦的大街上被人攻擊。當他妻子屍體還安放在家裏時,暴動的人們就砸碎了他家後窗。他說過:“在人的生命中,最值得人付出和追求的就是忠誠,這是我精神上的唯一動力。”再沒有人能像他一樣的忠於職守了。如果自己都不盡職,就不能奢望別人會有責任心。艾希迪安有句話顯得很明智:“隻要我自己恪守職責,他人也會自覺地履行義務的。”

在葡萄牙指揮盟軍作戰時,威靈頓看到了本國人民在戰爭中暴露出來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上的不合理,而他把這一切都歸咎於自己。他說:“我們熱情洋溢,‘萬歲’聲接連不斷,到處張燈結彩,高奏凱歌,各地都在舉行盛大的慶祝會。可我們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各國人民堅守自己的崗位,忠於職責,絕對服從法律法規。”

工作上的孜孜不倦是威靈頓性格中很突出的一個特點。他把責任看得高尚無比,對公共事業,他更是熱心。連他的部下也都受到了熏陶和感染,士兵們跟他一樣盡職盡責,關心公務。在滑鐵盧戰役中,威靈頓親自騎馬到步兵操練場。他對其中一個士兵說:“年輕人,站好!你覺得我們在英國人心中的形象如何?”士兵毫不猶豫地說:“無所畏懼,長官,我懂得我們神聖的職責。”

責任意識,納爾遜同樣也非常重視,在為國服役期間,他一直都堅持這一原則。他有一句至理名言:“大英帝國最希望的是她的臣民們都恪盡職守。”在特拉法爾加海角軍事行動時,他率領艦隊的全體官兵都聽到了這句話。納爾遜的生平事跡證明他已經實踐了自己許下的諾言。臨終前,納爾遜說過一句話:“感謝上帝,我已經竭盡全力了。”

納爾遜的朋友科林伍德,心地善良,而且非常勇猛。一次乘坐戰艦時被敵人攻擊,就在船將要沉沒時,他對旗艦的艦長說:“現在我的妻兒們正走向英國的教堂。”科林伍德是一位極其熱情誠摯的奉獻者,對那些初出茅廬的年輕海員,他總是說:“付出你全部的精力去履行自己的職責。”以此來激勵他們。

科林伍德曾經對一位見習船員推心置腹地說:“人隻能依賴自己,哪怕隻是一點小小的進步和內心的安寧,也得靠自己去爭取。對工作要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不管和誰相處,都要注意言行舉止的端莊、得體,記住‘滿招損,謙受益’這句格言。唯有善良友好、恪盡職責和精通業務的人,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受到領導的器重。”

如果一個人做事馬虎隨便、不思進取,卻又驕傲自滿,他就必定會遭遇挫折和失敗,他也不可能會有輕鬆愉快的心情來處理工作上的業務問題,而且同事們也會疏遠他。因此,我們一定要十分小心,不能讓自己淪落到這種境地。若果真如此,那會增加你的親戚和朋友的煩惱,而你的敵人卻拍手稱快,這對你自己當然沒有什麼好處可言。因此,我們要勇於攀登高峰,哪怕最終沒有成功,你的精神也依然是最具魅力的。一個恰當的目標和追求,是非常重要的。千萬不要把精力都放在權勢上,對這些應坦然些。隻要你有充足的智慧和才能,有頭腦的上司都會優先錄用、提拔你。

大不列顛民族一個極其顯著的特點,就是重視職責。在特拉法爾加海角即將爆發戰爭時,納爾遜將軍提出的口號不是“祖國和民族的尊嚴和勝利或崇高的榮譽”卻是“責任”。用這種戰鬥口號來管理軍隊,是其他民族所不具備的。

在非洲海岸遇難後,“伯克哈德”號巨輪漸漸地沉到海底去。船上的婦女和兒童全部被水手們送上救生艇,而他們自己卻隨同巨輪葬身海底。希賴頓市的羅伯遜說:“是的!仁愛、職責、自我犧牲是英國人最高尚的品格。他們擁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心中充滿了正義和道義。雖然他們缺少必要的修飾而顯得不夠儒雅,而且很難區別寒鴉和悅耳動聽的歌聲,但是,上帝賜給他們的比這些要寶貴得多。他們懂得教導孩子如何麵對鯊魚的襲擊,如何同凶猛的風浪搏鬥。”

他們交給孩子生存的能力,卻沒有一絲的得意忘形。在他們眼裏,這隻不過是自己應盡的職責。當然,他們不會仰慕任何一位演員,更不會把真正的英雄同演員混為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