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伊克柴達木湖畔(1 / 3)

天氣明亮,燥熱,柴達木的八月是一幅綺麗多變的景象。我望著大戈壁灘海市蜃樓的幻境,乘車穿過了浩瀚的察爾汗鹽湖,爬過了森嚴的鐵石關口。於是,眼前又是另一番天地。這時候,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溫存的湖流,她好像一位如銀如玉的少女,正在一片綠色的草地上穿行,似在思慕著什麼,又似在追戀著什麼。這就是著名的伊克柴達木湖了。

伊克柴達木湖對麵,是達肯大阪山。這座山雄壯,突起,海拔五千多米;你離得老遠,就能?見銀雪披頂,冰川閃爍。同時,沿著湖畔,山作屏障,又湧現了許多黃色和紅色的土木屋子,白色和綠色的帆布帳房,它們形成了長條形狀,有十裏路,好像一長列負載重重的火車,正在山湖中間駛過。沿路,你可以看見,這裏是柴達木汽車運輸公司、建築公司,那裏是蔬菜、飲食和貿易公司,以及銀行、書店和郵電所等等,各種為柴達木建設服務的機構,都在湖畔紮下了營盤。

這裏是大柴旦,我來到中共柴達木工作委員會的所在地了。

中共柴工委第二次全體(擴大)會議,正在一間土屋裏進行。

這是柴達木一種特殊的土屋,它是用幾塊薄板、小椽和戈壁灘的沙柳搭成的,顯得簡陋、粗糙、低矮,走進屋裏,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而且,頂棚牆壁,泥巴畢露,稍微往牆上一靠,刺得衣服嚓嚓作響,而轉過身,肩頭上已沾上一層幹裂的沙土。雖然,這是新蓋的土屋,可是大戈壁空氣幹燥,被風吹上幾下子,牆壁就裂開許多口子了。

但是,就是在這間土屋裏,群集著從高山、戈壁、沙漠和草原來的黨委書記們,他們一個個風塵仆仆,精神煥發,商量著開發柴達木的大事業。在這些黨委書記中間,有最早的工農紅軍戰士,有當年打土豪劣紳的闖將;許多人參加過抗日戰爭,建設過邊區。許多人是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從暴風雨中走過來的,是拿著矛杆、土槍從山溝裏拚出來的。在那些年紀大些的黨委書記身上,你不難發現斑斑彈傷,敵人的槍彈曾經在他們的胸脯、腰間和腿上穿過。但是,他們走過來了。這位頭發灰白、滿臉深刻著皺紋的慕生忠將軍,自從跟隨劉誌丹鬧紅起,身上已經負了十多處傷;今年一月,他去蘭州開刀,才取出了一九三五年敵人打入左腳後跟的一塊彈片。然而,現在,當人民要建設青藏高原的時候,這位將軍又和築路工人們一起,經曆著風險,修通了高寒地帶的青藏公路……

確實,在每一個黨委書記身上,都能找到許多出生入死的鬥爭故事。然而,現在,這些書記們被豪邁的建設生活所吸引,已全身心投入和大自然的搏鬥中了。為了開發柴達木盆地,他們放下了自己熟悉的工作,從四麵八方來了。他們來到一個什麼地方呢?這是一個千年荒蕪的戈壁地帶,萬年無人過問的沙漠地帶!一切的一切,都要從頭做起。一切的一切,都要白手起家。顯然,這並不比創建政權或帶兵打仗輕鬆多少,而且更加複雜,需要更多的學識、智慧和創造的精神。但是,僅僅在兩三年內,他們和勘探者一起,已經在柴達木打了許多漂亮仗,給祖國尋找到了油田、鉛鋅、堿、鹽、鉻鐵、煤礦、金銀……這時候,他們正在土屋裏絞著腦汁,還研究著怎麼少花錢、多辦事,怎麼又節約、又增產,怎麼多快好省地建設柴達木呢。

或者,因為這個緣故,當我走進土屋的時候,傾聽這些黨委書記們的談話,這些拓荒者的美妙理想,就覺得這幢土屋是火熱的,好像一座熔爐似的,迸射著火花。不管哪一個人,他們都希望自己經營的油田、礦山、修的路、開的荒地、種的菜、放的羊和養的駱駝,能夠更好地發展。然而,這一切,都是從無到有,新建立起來的。拓荒者竟然在千萬年無人過問的戈壁沙漠建設起了社會主義,這不是一種空前豪邁的事業嗎!

“柴達木,這真是一個寶貝千萬的盆地呀!”

中共柴工委書記揚起眉,揮著手,說得非常有力,滿含著感情。這些天,他開會夠忙的了,等會兒和這個書記討論怎麼降低工程成本,等會兒又和那個書記研究如何經營草原,繁殖馬、羊、犛牛、駱駝,又如何改良戈壁土壤,播種小麥、蘿卜、白菜……可是,他永遠也不疲勞似的,時常半夜半夜不睡覺。然而,他怎麼不疲勞呢?深夜,累極了,倒在床上一睡;早晨,一爬起來,眼睛酸痛、模糊,看不清東西。他為了抵抗疲勞,時常抽空參加體力勞動,用他的話說:“一勞動,一身輕,有點傷風感冒也治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