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彩看點:
什麼是營養品?
為什麼說營養品可以吃,但不能當飯吃?
關於營養品,一般人有哪些誤區?
人體內的某些微量元素,必須要通過營養補充劑補充嗎?
人在青春期、懷孕期、哺乳期、更年期應該服用一些特殊的營養品嗎?
先說說什麼是營養品。營養品是濃縮的、提純的營養補充劑。相對於普通食物,它的某種或某些特定營養成分含量比較高,且消化吸收利用率比較高。
常有人問我,營養品可不可以吃?我這樣告訴你:營養品可以吃,但不能把它當飯吃。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說營養品為什麼可以吃。飲食的一大原則就是營養平衡,如果我們因為工作需要,不能保證營養素的全麵攝入,比如當條件隻能滿足泡碗方便麵、吃根油條的時候,這種情況如果持續時間比較長,補充一些蛋白粉、維生素是有必要的,因為有針對性地補充營養素可以滿足身體對營養的需求。但如果食物能夠滿足日常的營養所需,就盡量別用營養品,它隻是個營養補充劑而已。
再說為什麼不能把營養品當飯吃。首先我們明確一下,這裏我們談的營養品是產品質量可靠的營養品,不是假冒偽劣產品。營養品含有提取純度比較高的營養物質,吸收率很高。大家知道,胃腸功能在不同的環境中的鍛煉是不一樣的。在“艱苦”環境中,胃腸功能會逐漸增強,比如古人可以吃生肉,戰爭年代的紅軍、八路軍在食物比較匱乏的時候能吃樹皮、草根,現在的我們誰又能吃呢?那個時候的人能夠吃生肉、樹皮,他們的身體也很好,這說明了什麼?這說明胃腸功在那個“艱苦”環境中得到了鍛煉,能力較好。如果我們現在回過去吃那些東西,肯定短時間內受不了。但胃腸功能在“舒服”的環境中,會逐漸退化。這有點兒類似於溫室中的花朵,習慣了溫室環境後,你把它移到室外,很可能會打蔫。胃腸功能也是一樣,當你習慣了五穀雜糧精米細麵的時候,讓你去吃樹皮草根肯定受不了;當你習慣了胃腸不用費多大力氣就能吸收利用的營養品的時候,你的腸道功能會逐步適應這種環境,讓你再去吃五穀雜糧精米細麵,身體對營養素的吸收便很難做到最大化。所以,從維護胃腸功能的角度考慮,建議大家不能把營養品當飯吃。
關於營養品,很多人有個誤區,就是認為營養品比普通食物更有營養,真是這樣嗎?前麵我說到,營養品是濃縮的、提純的營養補充劑,與普通食物比較,它在某種營養成分上相對於普通食物,純度更高,更好吸收利用,這是肯定的。但營養品的營養成分絕沒有日常進食的食物全麵。比如說蛋白粉,它隻是蛋白質含量比普通食物高,但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含量並不高,甚至沒有。也有一些是營養複合型營養補充劑,經過人為添加,它裏麵的營養成分是比較全麵和豐富的,這些營養補充劑我們醫院中也經常用,往往針對特定病人使用,比如一些剛做完手術的病人,因為消化吸收功能弱不宜大量進食食物,給他食用這類營養補充劑是有必要的。但如果說常人把這類營養補充劑當成飯吃,是有問題的:第一成本比較高,第二降低了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
人體中的某些微量元素,必須要通過營養補充劑補充嗎?也不一定。比如說鋅,牡蠣中的含量就很多;鈣,牛奶中含量就很多;鐵,紅肉中含量就很多,比如牛肉、豬肉、羊肉等。它們不僅某些特定營養素含量高,而且吸收利用率高,不一定非要服用營養品。營養補充劑隻是在沒法通過正常途徑攝入該類營養素的時候才需要,如果能夠通過正常飲食攝入,有必要再去補充嗎?但在消化能力差、進食量少、食物不充足的時候適當進食營養補充劑是有必要的。
人在青春期、懷孕期、哺乳期、更年期應該服用一些特殊的營養品嗎?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比如說在小孩發育期間,應該給他補充一些鈣劑,因為那期間寶寶身體發育所需要的鈣量與他通過吃奶等途徑實際獲取的量仍有一定差異,所以科學補充鈣劑是必要的。再如孕婦在懷孕期間需要補充一些葉酸,為什麼呢?這主要為防止胎兒心血管的畸形。產婦在哺乳期如果日常飲食營養很全麵,一般不需要特別補充營養劑,如果有欠缺,適當補充也是可行的。再如更年期,人在更年期以後,鈣質的丟失是相當大的,但大家通過以前習慣的飲食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此時身體對鈣質攝入的需要,所以需要適當補充一些鈣劑。但如果你具備一定的飲食營養常識,有針對性地調整了日常飲食中鈣元素的攝入量,不服用鈣劑也是沒問題的。所以對特殊人群來說,可以根據身體的自身狀況,有針對性地調整日常飲食,以使身體所需營養素得到科學補充。如果通過飲食做不到,適當補充相應營養品也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