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學習了人的行走和奔跑運動,現在學習跳躍、跳高以及負重運動和舞蹈;同時,動畫人自身也需要訓練演技,思量幽默,所以在這一講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必須要對著鏡子體驗運動中力量、重心以及速度的親身感受,隻有這樣才能表現出生動的運動畫麵。
1 地球引力與運動
所有物體的運動都是以地球的引力為前提的,並遵循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所有物體都受地心引力的作用而產生重力。一旦沒有這種引力的作用,如人離開地球到達月球上後就會失去地球引力的作用,人就會失去重心,呈漂浮狀態,也就不可能產生像在地球上一樣的運動。同時,速度變化等一切現象都與重力有關係,速度變化的原理與物體運動的基本原理密切相關。
2 跳躍動作的基本規律
人的跳躍動作,是指人在行進過程中跳過障礙、越過溝壑或者人在高興時的歡呼躍動這樣一種動態。人的跳躍動作由拉伸落地、身體屈縮、蹬腿、騰空、著地、還原等幾個動作組成。人在起跳前身體的屈縮是進行動作的準備和力量的積聚,接著單腿或雙腿蹬起,一股爆發力使整個身體騰空而起。越過障礙之後,雙腳先後或同時落地。由於自身的重量和調整身體的平,必然產生動作的緩衝,隨即恢複原狀。跳躍運動包括了預備動作、緩衝動作、拉長和收縮壓扁的形態。
在跳躍過程中,人的運動軌跡線呈弧形拋物線狀態,由於用力的大小和障礙物的高低而產生不同幅度的弧形軌跡線(但蹬腿跳起騰空,又原地落下時,人的身體、雙腳隻是上下運動,不產生拋物線)。
3 跳高和跳遠運動
在動畫片中,一套完整的跳躍動作的時間根據具體情況而定,起始和跳停的動作一般都是依據故事情節而定,可長可短。而中間跳躍過程一般需要6到10格的時間來完成過程動作。
在動畫片中,我們可以依據運動軌跡——拋物線的弧度來區別判斷跳高和跳遠。雙腳立定跳遠,身體收縮預備、爆發蹬腿後使軀體重心向前、離地騰空且雙腿蜷曲,著地時緩衝下蹲,控製重心後還原,這幾個關鍵動作形成了這一套運動的弧形拋物線軌跡。
那麼跳高運動和跳遠又有什麼不同呢?可以看出區別:首先,跳高前的預備動作,身體不宜前傾,否則跳不高;其次,跳高一般單腳起跳,起跳後立即收腹。落地下蹲基本與跳遠一樣,直到控製平還原。跳高運動距離不一定很遠,因為方向是朝高處去,落地有時雙腳,有時單腳。不管跳高還是跳遠,手都要助力。
跳遠通常有兩種方法,一種立定雙腳跳遠:下蹲積聚力,然後身體極度前傾,中途收腿,極力使身體轉換為後傾,讓落地的腳能夠得更遠,圖中所示的是一種很誇張的落地姿勢;另一種跳遠的方法是單腿跳遠:如果右腳蹬地,就必定左腳落地,每個人起跳的習慣不同,落地的情況也不同,就像跨步一樣,兩條腿分工不同。這兩種跳遠方式的共同點是在起跳前都有下蹲前傾的動作,並且雙手大幅度助力。
除了跳高跳遠,動畫中的跑跳動作也很常見,這來源於現實中人物的邊跑邊跳,這種情況中的蹬腳和落地是同一隻腳。我們可以自己感受一下跑跳動作,這種通過自身體驗來理解運動規律的方法對動畫人來說非常重要。鬆鼠的擬人化跑跳運動過程,它在落地後換成右腳,然後右腳蹬起騰空,右腳又落地,再換左腳……在這個跑跳過程中,鬆樹的尾巴(或其他人物角色的頭發等)都有跟隨動作,一定要將其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