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改變讓你成為有錢人:盡早精通專家告訴你的理財方法(1)(1 / 3)

指望一夜暴富是很不現實的

投資理財需要切實摒棄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指望一夜暴富是很不現實的。而是應該踏踏實實工作,通過精選一兩隻值得信賴的基金來為自己理財方是正道。

每一個進行投資理財的人,都希望在很短的時間內,操盤績效大躍進,獲得好幾倍以上的收益。我要提醒有此打算的朋友,在投資領域,收益和風險相隨,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往往是賺得起賠不起。所謂理財並不是牟取暴利,主要目的是保證手中現有財富的保值,並在此基礎上獲得一定的增值。

經過媒體誇張的宣傳,我們總是可以聽到許多驚人的傳說,例如,某人買了某隻股票兩年內漲了4倍,某人又利用期貨讓身價暴增上億。也許世界上真的有這麼厲害的天才吧,但是看看你我周圍,到底是賠的多還是賺的多,就知道該不該妄想不合理的投資報酬率降臨在自己身上了。

蝴蝶效應:時刻校準自己的投資行為

所謂的蝴蝶效應是說: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能在美國得克薩斯引起一場龍卷風。人的一生也許就會被當年一點點不經意間的細枝末節而改變,從此走上完全不同的岔口。

在基金投資中,我們也經常能看到眾多投資者一看到短線盈利或者短期下挫,就立刻亂了陣腳,而這小小的投資失誤可能被蝴蝶效應無限延伸擴大,逐步偏離原來的投資軌道。然後在頻繁的買賣、無數辛苦操作之後,帶來的還隻是踏空、套牢、無奈和一顆疲憊的心。

然而英國著名投資人伯妮斯·科恩告訴我們,“始終遵守你自己的投資計劃的規則,這將加強良好的自我控製!”投資之路是一場馬拉鬆式的漫漫長跑,時刻遵守自己的投資理念和執行自己的投資紀律,堅守長期的投資目標,免受外界各種因素牽引而做出並不理智的投資決策。

沒有投資紀律的人,也許某一時段會在股市的戰場上贏得莫名其妙,但很難有機會贏得最後的勝利,他們在市場瘋狂和沉寂的時候總是顯得盲目的樂觀或者痛苦不堪,因為一時的心理滿足,從而引發一係列的惡性投資循環。所以確定一個明智慎重的投資目標,將助你在投資路上穩步前行,比如把基金投資作為家庭資產的組合配置,同時認真考慮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承受能力。如果對市場沒有充分的把握,盲目改變投資計劃,這樣的結果很可能會遭遇失敗,不妨采用定期定額這種紀律性強的投資方式,加強自我控製,不僅可以避免非理性決策,而且投資也將更輕鬆。

“莫畏浮雲遮望眼,守得雲開見月明”,時刻校準自己的投資目標,能夠說明我們著眼於投資的長期表現,判斷自己的行為與投資目標是否相符合,如果稍有偏差便可以及時修正,試著讓蝴蝶效應發揮正麵的效用!

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

在投資活動中,風險是無法回避的,但你可以盡可能地讓未來投資都在你可以接受的風險程度內運行。

比如銀行存款和國債,盡管收益隻有1%~2%,但其資金卻具備相當大的安全性,因此經常成為一些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人群的首選;而信托收益3%~5%,應該比較適中,但投資該類產品需要放棄一年到三五年不等的資金變現權利,而且要承擔信托公司違規的風險;股票是風險程度較高的投資,但其高收益同樣得到大家認同,如果趕上上升浪,收益30%甚至50%的投資者也不在少數,但要不幸趕上了下降走勢,那資金腰斬再腰斬的事情也不是新聞;開放式基金的最終投資目標同樣是股票,但與直接投資股票不同的是,它是借助專家的眼光理財,讓理財經理幫你設定投資組合,因此風險降低了一個級別,但與此同時,你也不得不放棄可能得到的更大收益,因此同樣收益也下降了一個級別。

同樣是股票投資,在不同產品中也大有差異。大盤股、績優股的風險比較小,但這些股票由於炒作空間不大,股價相對比較平穩,收益水平也屬於中等。而那些具備了一定概念的、適合短期炒作的品種可能獲益空間比較大,但同時也蘊藏著比較大的風險。

由此可見,風險和收益是永遠解不開的結,如果你追求安全,你將獲得較低的收益,而在長期投資中,你也會為承擔風險而獲得補償。

既然風險無法回避,就不要去回避它。你完全可以通過組合投資來設定一種風險,從而使得未來投資都在你可接受的風險程度內運行。

如果我們把投資理財比喻為打仗,就可以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將資金分成“守、防、攻、戰”四種形式的投資。用作“守”的資金,應主要用於銀行儲蓄、置業、買保險等方麵;起“防禦”作用的資金,則應用於購買國債、企業債券、投資基金、信托產品等;“進攻”性資金可以用於股票,買外彙等;用作“激戰”的資金可拿來炒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