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單元 信德篇(3 / 3)

同仁堂,中華民族藥業一塊響當當的金字招牌,300多年長盛不衰,奧秘在哪裏呢?是誠信創造的奇跡,誠信是老店的基石。

第15課 國無信不強

晉文公守信用成就霸業

春秋時期晉文公為圖霸業決定攻打原國。晉文公隻攜帶了可供十天食用的糧食,他和大夫們約定十天做期限,要攻下原國。

可是到原國十天了,卻沒有攻下原國,晉文公便下令敲鑼退軍,準備收兵回晉國。

這時,有士兵從原國回來報告說:“再有三天就可以攻下原國了。”這是攻下原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眼看就要取得勝利了。

晉文公身邊的群臣也勸諫說:“原國的糧食已經吃完了,兵力也用盡了,請國君再等待一些時日吧!”

文公語重心長地說:“我跟大夫們約定十天的期限,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為了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用,我辦不到。”於是下令撤兵回晉國去了。

原國的百姓聽說這件事,都說:“有君王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歸附他呢?”於是原國的百姓紛紛歸順了晉國。

衛國的人也聽到這個消息,便說:“有君主像文公這樣講信義的,怎可不跟隨他呢?”於是向文公投降。

孔子聽說了,就把這件事記載下來,並且評價說:“晉文公攻打原國竟獲得了衛國,是因為他能守信啊!”

議一議

你知道晉文公成就霸業的法寶是什麼嗎?

經典

誌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意誌不堅強,智慧就不會有高境界;說話不誠信,做事就不會有好結果。

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老子答應給別人的東西,一絲一毫都不能少;與人約好的時間,一時一刻也不能改。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唐·盧照鄰人若心中有他人了即使天各一方,用誠信也可以架築彼此的友誼橋梁。

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明·馮夢龍《東周列國誌》

悟一悟

“信蓋天下,然後方能約天下”。做人隻有講信義,才能交天下朋友。誠信與成功是連在一起的。它帶給人的或許是萬貫家財,即“金錢”;或許是功成名就,即“才學”;或許是流芳百世,即“榮譽”。但是,這一切都不是最根本的,最根本的乃是心靈的崇高和精神的富足。

延伸

誠信乃立國之道

誠信是國道,世界無誠信不寧。周恩來在外事活動中始終如一地堅持誠實守信。1972年《中日聯合聲明》發表,在聯合聲明中,日方痛感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反省;中方從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出發,放棄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9月28日周恩來總理在最後一次首腦會談中高興地對田中首相、大平外相、二階堂官房長官說:“你們這次來是守信的,這是我們兩國和平友好的良好開端。我們重建邦交首先要講信義,這是最重要的。我們跟外國交往一向是守信義的,說話算數。中國有句古話:‘言必信,行必果’,你們這次來體現了這個精神。”他當場將“言必信,行必果”寫下來交給田中首相。中日邦交過程中的這段佳話,足見誠信在國際交往中的意義。國與國之間都應以誠信為本。

作為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在外交事務活動中正因為恪守誠信,為不斷打開中國外交的新局麵,贏得國際的普遍尊重和信賴。

踐行

1.“讀史可以明鑒”。收集古往今來恪守諾言、誠信邦交的事例,同時收集不守誠信,最終失信於民、自取滅亡的例子。

2.觀看影片《周恩來外交風雲》感受領袖的魅力。

單元主題綜合實踐活動 誠實守信 堅定信念

活動一:悟一悟

1.搜集現實社會生活裏誠實守信的人和事。

2.和同學們交流你所搜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感悟。

3.利用班會時間展示大家搜集到的資料。

活動二:讚一讚

召開“做誠實守信的人”故事會。通過講誠信的故事,大力讚揚誠信美德,樹立誠信楷模,讓學生體會誠信的意義,從而領悟怎麼去做一個誠信的人。

活動三:做一做

製定“個人誠實守信計劃書”,並按照計劃一項一項落實。

活動四:寫一寫

1.心中的理想:“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請你寫下自己的理想,並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為你的理想努力吧!

2.理想保險櫃:寫出自己的理想後,細心保存,20年後拿出自己寫的理想,看誰實現了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