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章 興安決戰分一段,承毅靖磊攻防對(2 / 2)

張凱明的話語如同尖刀撕碎了青州軍的最後那點戰士的鬥誌,擊破了他們最後那點自尊。當然,能夠活下來,也許就是這個世道的代價。張凱明叫來自己副將,安排人手去收拾收拾戰場,還有就是把馮隕的遺體整理整理,與戰死的將士一齊好好下葬。

話說回來,在黃承毅的一邊,黃承毅在徐致遠隻守不攻的一字長蛇陣麵前不能速進,自然就尋思找對策破解對方陣型。麵頓盾甲長槍的防禦,如果不是壓倒性的占優,再多的衝擊也難以撼動這樣穩紮穩打的防線。徐致遠並不知道此時張俊逸與李誌恒都已經出動,隻知道此時隻有自己與張凱明能帶兵迎敵,所以從一開始就準備拖下去。

黃承毅詐敗撤退,徐致遠不追;黃承毅改變陣型全軍壓進,徐致遠也不退去,就排開陣型與你打陣地戰。此時的黃承毅最希望的是其他幾路快速取得戰果,隻要有人支援增兵,自己就能夠毫無顧忌的進行一場血拚。徐致遠看到黃承毅把兩翼的遠程弓箭手調集到了前麵,展開仰射。

知道黃承毅在自己的陣型上討不到好處也要進行一些消耗,好讓青州軍的主動權更加穩固。自己手中的弓箭手都被留在了李誌恒一邊的防線上,隻有盾、槍、刀的步卒戰力的徐致遠知道如果這麼繼續下去,一字的長蛇陣有了一個環節被敵人攻破,自己的防線也將會功虧一簣。徐致遠也急忙下令後退,拉開距離。但是緊緊逼上的青州軍不依不饒,繼續漫無目的的仰射。徐致遠第二次下達的命令轉退為進,防線直接撞上青州軍的前鋒,徐致遠有信心在近戰中自己更具備優勢。

黃承毅以為徐致遠發起反攻,立刻調開弓箭手,同時提醒部隊加強戒備,穩步後退。可是片刻黃承毅就發現這不是徐致遠的反攻,而是徐致遠比自己展開拚殺。黃承毅縱觀整個戰場,略微思考哈哈一笑,說道:“戰便戰。傳我令下去,擂起戰鼓,號角吹響,衝鋒!”接著,黃承毅把弓箭手調往兩翼,卻是排開偃月形,穩步向前。而步兵的衝鋒也是舍棄了盾牌的保護,直接把刀斧手排在了前麵。這樣放棄正麵防禦隻有進攻的排布是因為黃承毅也發現對手沒有遠程部隊威脅,而自己有遠程的威脅可以逼迫對方不得不考慮突然襲擊的遠程箭矢。

黃承毅一直隻讓弓箭手壓上,即便刀斧和對方的長槍已經展開搏殺,即便自己的前方的部隊難以逾越那一字長蛇的防線。看到刀斧手已經全線與敵人的盾甲長槍交鋒,黃承毅下令集中一側,一輪攢射。突然襲來的箭雨很快為青州軍放倒了一處的敵人,刀斧手此時抓準時機奮力突殺,隻為衝破這一道防線。徐致遠也發現了黃承毅弓箭手的突襲,但是近戰之間的戰鬥,已經無力顧及這樣遠程的輸出。而且黃承毅采取的遠程攻勢不是全麵進攻,也不是持續的進攻,這也讓徐致遠無從應對。

徐致遠知道,如果此時分心應對黃承毅的遠程攻勢,自己的防線會過早的崩潰,所以隻好索性不管,讓突破口出現,自己的還可以通過人員的調整來進行彌補。但是,如果一直放任不管,那麼自己戰敗隻是遲早的事情。

看著倒下的自己將士,徐致遠握緊了手中的雙戟,默不作聲。他隻是不斷下達命令,把一字長蛇的圓陣不斷變換組合,通過圓陣大小前後進退的變化把黃承毅製造的遠程突破口一點一點的化解。

徐致遠知道自己也可以選擇積極反攻,以盾甲長槍的戰力完全奮起一戰,至少也可以換取對青州的震懾,但是徐致遠沒有這樣做。這樣做意味著最後自己的防線可能被黃承毅迅速突破,徐致遠不願意冒這個險,就算是不斷消耗著自己士兵的生命,他也要將這場攻防拖延到局勢發生改變。自己不過早的丟失防線,張俊逸與趙寬有足夠的反應時間,那麼青州軍最後還是會在援軍的到來下撤退。

黃承毅從容指揮者弓箭手不斷消滅著徐致遠的有生力量,看著不斷拖延的徐致遠雖然心中浮起一絲疑慮,但是現實麵前黃承毅也無從選擇,隻能用最快的方式結束這樣無止盡的消耗,因為青州後續的補給已經被截斷,要黎諾將下一批補給運到,那時候也許這場戰的勝負早已分曉。所以錯過了張俊逸此時人手不足的時機,接下來隻會更難。黃承毅不願意再與徐致遠這樣慢慢消耗下去,那麼長時間過去四路進攻軍的戰火應該拉開。自己如果能夠把正麵戰場推進,那麼無疑會對戰局的走勢更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