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代,黃帝帶領了六位隨從到貝茨山見大傀,在半途上迷路了。
他們巧遇一位放牛的牧童。
黃帝上前問道:“小童,貝茨山要往哪個方向去,你知道嗎?”
牧童說:“知道呀!”於是便指點他們路向。
黃帝又問:“你知道大傀住哪裏嗎?”
他說:“知道啊!”
黃帝吃了一驚,便隨口伺道:“看你年紀小小,好像什麼事你都知道不少啊!”
接著,又問道:“你知道如何治國平天下嗎?”
那牧童說:“知道,就像我放牧的方法一樣,隻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了,那一切就平定了呀!治天下不也是一樣嗎?”
黃帝聽後,非常佩服,真是後生可畏,原以為他什麼都不懂,卻沒想到這小孩從日常生活中得來的道理,就能理解治國平天下的方法。
座右銘
不要小看身邊的任何人,對別人的建議要尊重。
理想牙口現實的有機結合讓你更加成功
從前,有兩個饑餓的人分別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於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幹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後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也隻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隻是他們並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隻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遙遠的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後,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座右銘
隻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一個成功主人。
於其妒忌他人,不如把握自己
這是一個鮮花盛開綠草如茵的山坡。山坡下,有一條歡樂歌唱著流向遠方的小河;山坡上,有一塊凸凹不平的石頭在花草中歎著。
“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你瞧那小河,它飽覽了世上的風光,逛遍了天下美景,你瞧它得意的,不停地唱著歡歌,它憑什麼?憑什麼?
而我被整日固定在這山坡上,享受不到周遊世界的樂趣,也無人聽到我心中的悲歌……唉!太不公平了!”
這塊石頭被心小的妒忌之火燃燒著。
它身邊的花草勸它:
“算了吧,石頭大哥。在這個世界上,各人有各人的特點,各人有各人的樂趣,你何必因為別人的快樂而痛苦呢?在我們看來,您也挺不錯嘛。您不必為生計發愁,不必去逢迎什麼,難道這不是您逍遙自在的生活?”
然而石頭聽不進勸告。它決心豁出命去,阻止小河的歡樂。
終於有一天,機會來了,一個牧羊人來到這兒。
“牧羊大叔,求求你,求求您了!請把我抱起來,放進那條小河裏去。我要和小河一同去周遊世界的生活。”石頭請求著。
“可是……”牧羊人想說什麼,但是這塊妒火中燒的石頭根本不允許他說,再三懇求著。
牧羊人無奈,隻好把它放在了小河裏。
小河想帶上它去周遊世界,然而它太重了,石頭隻隨著小河走了幾步,便一頭躍進一個深坑裏,出不來了。
這塊妒忌的石頭在坑裏謾罵著。現在,他既無法阻止小河的歡樂和奔跑,也無法從深坑裏出來,每時每刻還要經受小河從它身邊的奚落,它的痛苦更深了。
座右銘
妒忌者往往自己抓耒住自己的幸福,他們經常在別人的中生存著,到最後就連起碼的自己也難以把握,於是妒忌別人不如把握自己。
假女口你怕失足,最好一開始就不要去接觸
楚莊王治國有方,是春秋“五霸”之一。
有一次,令尹(楚國最高軍政長官)子佩清楚莊王赴一個宴會,楚莊王答應了。
子佩在京台把什麼都準備好了,到了約定的那一天,宴席擺好,可是子佩左等楚莊王不來,右等楚莊王還是不來,一直到最後,楚莊王始終沒有來赴宴。
最後,子佩去見楚莊王,問其失約的原因。
楚莊王說:“我聽說你是在京台這個地方擺下的酒宴。京台這個地方,向南可以看見料山,腳下正對著方皇之水,左邊是長江,右邊是淮河。到了那時,人會高興得忘記了死亡的痛苦。像我這樣德性淺薄的人,恐怕難以承受如此的快樂,我怕我會從此沉迷於此,流連忘返,故而還是不去的好。”
有後人論及此事時說:“大幹世界,能夠誘惑人的事實在太多,假如你知道自己是個經不起誘惑的人,咱一旦失足遺恨終生,那麼,最好一開始就別去接觸它。不在河邊走,怎會打濕鞋?莊王之舉實為明智之舉。”
座右銘
假如你怕濕鞋,那麼最好別在河邊走;假如你怕失足,最好一開始就耒要去接觸。
榮華富貴隻是過眼雲煙,至誠至善才是幸福的影子
從前,有一個美貌的公主想招一個英俊的王子做駙馬。消息傳出,各國王子紛紛上門求親。
英俊無比的富甲王國的王子來到美麗的公主麵前。
“尊敬的富甲王國的王子,您以什麼寶物來向我求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