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就是十年。
十年前,在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20周年之際,我們完成了本書的編纂工作。十年後的今天,在全國各族人民的親切關懷下,西藏人民度過了自治區成立30周年的喜慶日子;《格薩爾王全傳》也得以再版。這不是偶然的巧合,作為藏族文化工作者,這是我們獻給西藏人民的一片心意。同時,我們也願將她獻給各民族的同胞兄弟和一切關心藏族文化事業的同誌們和朋友們,獻給我們親愛的祖國。
這十年是很不尋常的十年,無論在全國,還是在整個藏族地區,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各項事業在飛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我們的《格薩爾》工作,在經曆了艱難曲折和頑強不屈的辛勤勞動之後,也取得了重大成績。這十年,是《格薩爾》從雪域之邦、從蒙古草原、從天山南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十年。
當我們在編纂本書的時候,《格薩爾》的搜集整理工作第一次被列為全國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科研項目。由於在《格薩爾》的捜集整理工作中取得了重大成績,很好地完成了“六·五”規劃,1987年,受到國家科委的表彰。以後又在“七·五”和“八·五”期間,連續兩次被列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格薩爾》的搜集整理工作取得了無法否認的巨大成績。到目前為止,共搜集到藏文手抄本、木刻本120多部;記錄整理民間藝人的說唱本300部左右;出版藏文《格薩爾》70多部、共300多萬冊。按藏族總人口計算,平均一個多人就有一部。一部史詩在一個民族中得到如此廣泛的傳播,受到一個民族的大多數成員如此熱烈的喜愛,這在其他民族中也不多見。它生動地說明《格薩爾》這部偉大的史詩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具有馬克思所說的那種“永久的魅力”。與此同時,蒙文《格斯爾》和土族《格薩爾》的搜集整理和學術研究也取得了重大成績。
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持續近半個世紀,有各兄弟民族的數百名專家學者和文化工作者參加,包括老、中、青三代人,在人民共和國近一半的土地上,留下了普查人員的足跡。不僅如此,一些科研人員還跨越喜馬拉雅山,到印度、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和地區,即《格薩爾》流傳的喜馬拉雅山周邊地區進行學術考察;有的則走向蒙古國和俄羅斯的蒙古族地區去調查研究。規模之宏大,時間之長久,成績之顯著,在藏族文化發展的曆史上,也不多見。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民族文化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對少數民族人民的親切關懷。我們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也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評價,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994年9月,全國《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和西藏、青海、四川、甘肅、雲南、內蒙古、新疆七個省、自治區的《格薩爾》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作為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受到國務院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