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四人幫”以後,搶救《格薩爾》的任務,更尖銳、更突出地擺到了我們麵前。幾年來,在各級黨委的領導和關懷下,經過各有關方麵的共同努力,在搜集整理、翻譯出版和學術研究等方麵,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目前,全國已搜集到的手抄本和木刻本,就有40多部(不含異文本),約有40多萬詩行。但這些還隻是整個《格薩爾》的一部分,大部分還流傳在民間。著名的說唱藝人紮巴老人,自報能講30多部,現在已錄音的有22部,約400多萬字。目前正在繼續記錄整理,並陸續出版。其他著名的老藝人如桑珠、阿旺嘉措、玉珠、阿達、昂仁以及年輕的女藝人玉梅,都能演唱幾十部。到目前為止,我們還沒弄清《格薩爾》的全貌,搶救工作還在繼續進行。為了進一步做好這一工作,已將《格薩爾》的搜集整理工作定為國家的重點科研項目。規劃要求,在“六·五”計劃期間,集中力量進行搶救;“七·五”期間,基本完成搜集整理工作,並在此基礎上,編纂出版一套比較完善、比較全麵的精選本,作為我們國家統一的正式版本。

因此,要全麵完成《格薩爾》的搜集整理工作,任務非常艱巨。隨著我國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史詩研究工作的深入,關心《格薩爾》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目前《格薩爾》還隻有藏文本,漢譯本非常之少,遠遠不能滿足廣大讀者的需要;而史詩的翻譯是十分困難的,希臘史詩和印度史詩的漢譯工作,大約經曆了半個多世紀,直到最近才出版了《奧德修紀》全譯本,《伊裏亞特》尚未出版過全譯本。最近出版了季羨林先生翻譯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七卷本。印度的另一部史詩《摩訶婆羅多》正在組織翻譯,據專家估計,要十年左右才能完成。

《格薩爾》的篇幅,比希臘史詩和印度史詩的總和還要多,翻譯工作的難度,也絕不亞於外國史詩。由此看來,若能在本世紀末或下世紀初,產生比較完善的全套漢譯本,將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如果我們的工作抓得不緊,不能盡快培養出一批有較高水平的文學翻譯人才,這一目標還很難達到。

鑒於這種情況,為了讓關心《格薩爾》的同誌早日了解史詩的基本內容和主要情節,應寶文堂書店之約,我們編纂了《格薩爾王全傳》,希望讀者能夠透過這部史詩故事之一斑而窺見其全貌。

從精深博大、卷帙浩繁的作品中,選取精華部分,編寫成通俗故事,並不是我們的發明。過去有《聖經的故事》和《佛經故事》,即把篇幅巨大、內容豐富的聖經和佛經用通俗的文字傳達給廣大讀者,用講故事的形式,把深奧難懂、玄妙神秘的宗教教義普及到群眾之中,其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千百年來,很多人就是通過這種故事了解宗教教義,接受宗教影響,並成為虔誠的信徒。

希臘史詩和印度史詩,也是首先經過這種通俗故事傳遍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長期以來,中國的絕大多數讀者,正是通過國外編纂的《伊利亞特故事》、《羅摩衍那故事》和《摩訶婆羅多故事》等通俗讀物的漢文譯作,接觸和了解這些偉大的史詩。

莎士比亞的戲劇,也是通過《莎士比亞戲劇故事》等通俗讀物流傳到中國,然後才逐漸產生較好的譯本,搬上了舞台。又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對譯文反複修改,反複推敲,最後才出版了比較完善的莎士比亞戲劇的漢譯本。

我們編纂《格薩爾王全傳》,有這樣幾個目的:

第一,讓更多的漢族和其他兄弟民族的讀者,通過本書了解《格薩爾》的概貌和基本內容,擴大史詩在讀者中的影響,以便吸引更多的人來關心並參加《格薩爾》工作,爭取早日完成搶救任務。在此基礎上,開展學術研究,為建立《格薩爾》學的完整體係而作出貢獻。

第二,促進國內外的文化交流,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和友誼。

過去學術界有一種普遍的看法,認為中國沒有史詩。黑格爾在他的巨著《美學》中,就曾斷言中國沒有史詩。《格薩爾》和其他少數民族史詩的發掘整理,打破了“中國無史詩”之說,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但是,由於曆史的原因,我們有許多同誌,對中國自己的史詩了解太少,研究太差。不少同誌對《格薩爾》這樣舉世聞名的偉大史詩,還十分陌生,甚至缺乏基本的知識。因此,有必要加強這方麵的宣傳工作,這對於促進國內外文化交流,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愛國主義情愫,都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第三,《格薩爾》是至今仍然在人民群眾中流傳的一部活的史詩。在長期流傳過程中,經過廣大群眾,尤其是才華出眾的民間說唱藝人的再創造,有很大的發展變化,出現了很多異文本。民間文學作品的群眾性、傳承性、口頭性和變異性,在這裏都表現得非常明顯。各個民間藝人說唱的《格薩爾》,其主要內容和基本情節雖然大體相同,但在具體內容、具體情節和細節上又各有特點,自成體係。這就給今後編纂整理精選本的工作,帶來很多困難和問題。比如,構成《格薩爾》主要內容的18大宗,究竟包括那些部,各部之間的前後順序應該是怎樣的等問題,至今沒有一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