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有些愛一目了然,卻總是無法數清
很多時候,許多人對身邊熟悉的愛不以為然,似乎那些愛都是天經地義的,不必太用心,不必多在意。殊不知,正是那些來自親人、友人和陌生人一目了然的愛,為我們的生活搭建起一條條愛的通道,連接了親情,暢通了友情,拉近了愛情。
可以在一枚葉子上感受春天,當然也可以在細微的點點滴滴中感受那些真情的力量。走到生活的深處,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用我們的耳朵去傾聽,更要用我們的心靈去感知,我們會驚訝地發現:久久溫暖我們的,正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真愛。
母親在看著我
陽春三月,溫柔的陽光輕撫著樓前的綠草坪。一個走路搖搖晃晃的兩三歲的幼兒,正推著她的童車,獨自在甬道上津津有味地玩著,她跟前沒有一個看護的大人。
雖說這個小區裏特別安全,可那畢竟是一個太幼小的孩子啊,有一點閃失該怎麼辦?在一家大公司當總經理的他,心裏正奇怪幼兒家長的粗心大意。猛抬頭,二樓陽台上一位年輕的母親,正一臉慈愛地望著自己的寶寶盡情地玩耍。
哦,原來那位母親嗬護的目光從來就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孩子啊。
當他把這一幕講給妻子聽時,妻子感慨道:“其實,天下做母親的都是一樣的,都在關注著自己孩子的一舉一動,而很多的孩子並不知曉。你每天上班出去,母親都會趴在陽台上看著你走遠,估計你快要下班了,母親就會到陽台上張望。”
“是麼?我還真不知道呢。”整天忙忙碌碌的他,來去總是腳步匆匆,自從把母親從鄉下接到城市裏以後,他看到的總是母親慈愛的笑容,聽到的總是母親幸福的感慨,但不知母親的目光每天都在跟隨著自己走出家門、走進家門,不知道母親心裏藏了多少的牽掛,從沒有跟自己說起。
一天,公司突發了一件重大事故,司機小王火速駕車趕到他住的樓前,接他趕往事發現場。為了抓緊時間,車一停,小王便打開旁邊的車門迎接他。可是,小王看到他神態自若地從樓裏走出,跟往常一樣慢慢悠悠地走過來,好像根本就不知道公司發生的重大事件。
走到車前,他小聲地叮囑了小王一句:“別慌,一定要慢慢地開,要像往常一樣。”
小王不禁心生納悶:在公司裏一向雷厲風行的他,遇到這麼重大的事件,怎麼還能這般鎮靜?
等小車剛一緩緩地駛出小區,他臉上立刻布滿了焦急的神色,大聲地催促小王:“保證安全,能多快就多快,火速趕到現場。”
車子一路疾馳。他不停地打著手機,果斷而急切地給公司各個部門布置著應急工作。
事後,小王滿臉困惑地問他:“那天,公司出了那麼大的事故,您走出家門時,為什麼還像往常一樣閑庭信步,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似的,為什麼車一出小區您整個人就都變了?”
他笑道:“因為母親在看著我。”
“母親在看著您?”小王仍不大明白。
“你不知道,母親每天都趴在陽台上看著我上下班,我不想讓母親看到我緊張的神態和慌亂的腳步。那樣,她會為我牽掛一整天的。我知道情況很緊急,可也沒有理由讓母親跟著我擔心啊。”他沒有跟小王講,母親這一輩子為了他吃了很多的苦,為他操了很多心,一直看著他的成長。他的每一個細微的變化,都逃不出母親關注的目光。
那天,當朋友在酒桌上講完上麵的這些瑣事後,一位大學教授激動地說出了在座所有人共同的心聲:“沒錯,我們的母親都在看著我們,單單是為了母親關心的目光,我們都應該做得更優秀一些。”
是啊,永遠不要忘了,在我們的背後,母親愛意充盈的目光,一直在追隨著我們,一直在關切地看著我們向前延伸的人生之路……
已經習慣了
連續一周氣溫都在35度以上,火辣辣的陽光,灼烤得大地似乎馬上就要燃燒起來。許多人坐在開大了空調的室內,吃著冰鎮西瓜,仍忍不住喊著“熱啊,太熱了”。而隨著記者鏡頭的推移,我看到城市中心的地鐵三號線建設工地上,那些身著粗布工作服的工人們,仍頂著炎炎烈日,緊張地忙碌著。
其中,一位正在拖拉鋼筋的女人,在那一群健壯的工人當中顯得特別醒目:她個頭矮小,麵頰紫紅,戴著白色安全帽和雙層手套,為防止曬爆了皮膚,她還特意穿上了長袖的藍褂,卻無法阻攔汗水一次次的浸濕。
經過記者的介紹,我才知道:她叫魏紅,今年53歲了,來自黑龍江省一個貧困縣的農村,跟公婆住在一起,她的丈夫臥病在床已經快10年了,她有一個女兒正在北京讀大學二年級。她是那個工地上僅有的三名女力工之一,而且是年齡最大的一個。她甚至有些欣然地告訴記者,她幹的這份活兒,原來是專門由男人來幹的,是絕對的重體力活兒,的確要累許多,但她還是咬牙挺過來,因為這比幹別的活兒每月能多賺300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