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百年長夢今宵圓!火樹銀花廣場夜(9)(3 / 3)

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

“歎我中華,屢經烽煙;讚我人民,鬥誌彌堅……一九九七,滄海桑田;香港回歸,曆史必然;國強民富,世紀宏願;展望未來,偉業萬年。”刻在中英《南京條約》議約地南京市靜海寺“警示鍾”上的這些銘文,概述了中華民族百年來從屈辱、抗爭到強盛的發展曆程。在香港回歸祖國日益臨近的時刻,神州大地處處呈現一派喜慶熱烈的氣氛,全國各族人民高舉愛國主義旗幟,舉辦多種多樣的活動,以實際行動投身生產建設,迎接7月1日這具有曆史意義日子的到來。

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豐富多彩

以迎接香港回歸為契機,全國各地紛紛組織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幫助群眾進一步了解中國的近現代史,了解中國人民百年來為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的英勇鬥爭,了解香港的曆史和現在,掌握“一國兩製”方針和香港基本法,激發廣大群眾的愛國熱情。

流光溢彩的燈光照耀在北京圓明園遺址裸露的斷壁殘垣上,時代的變遷抹不去人們對曆史的記憶。一台以抒發首都人民愛國主義情懷為主題的歌詠大會日前在圓明園遺址舉行。學生、教師、機關幹部揮舞著國旗和香港區旗;《一個世紀的中國》《我心眷神戀的祖國》《香江歌謠》等歌曲,唱出了億萬中華兒女迎回歸、頌祖國的心情。首鋼總公司團委將“憶百年史,激愛國情,立強國誌”教育活動,作為首鋼迎接香港回歸大型愛國主義教育係列活動的重點內容,開展得有聲有色。

共青團上海市委等單位舉辦的“偉大祖國的香港”圖片知識展、“慶香港回歸百日係列活動”“迎回歸、頌祖國演唱會”和“百部愛國主義影片彙展”等大型活動,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市民。遍布上海的1000多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者與日俱增,“愛祖國、愛上海、愛家鄉、迎回歸”宣傳教育活動激發了全市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

天津市各區縣局組織群眾認真學習鄧小平同誌“和平統一、一國兩製”的偉大構想,學習黨中央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政策和香港基本法,全市有近百萬人參加。由天津市委宣傳部等部門聯合主辦的“百日讀書”活動得到廣大幹部群眾的熱烈響應。

河北省各級政府近期利用32座博物館和紀念館、103座烈士陵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使燕趙大地呈現出喜迎回歸、抒發愛國激情的火熱氣氛。

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民主黨派組織和宗教界等舉辦了“迎香港回歸座談會”。與會人士認為,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製”的戰略思想是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香港回歸為最終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邁出了重要一步。大家表示要弘揚愛國主義傳統,為迎接香港回歸盡自己的力量。

在新疆,從“火洲”吐魯番到古城喀什,從綠洲農村到草原牧區,各具特色的喜迎香港回歸活動異彩紛呈。自治區黨委辦公廳、統戰部等部門聯合舉辦的“洗雪中華民族恥辱的壯舉”主題報告會以及“香港知識問答”“香港知識電視大賽”“迎香港回歸主題隊會”等活動,表達了新疆1600萬各族人民滿懷愛國熱情對“香港回歸”的殷切期盼和喜悅之情。

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教委、團省委聯合精選洛陽龍門石窟、湯陰嶽飛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堂等30個單位為首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各基地正聯係香港回歸開展多種形式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

在甘肅,近日來到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等15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的各界群眾絡繹不絕。《香港的曆史與發展》圖片展盛況空前,許多人深情地談道,曆史證明: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領導使祖國日益強大,就沒有今天香港的回歸。山西在全省118個縣市區開展了規模空前的香港基本法知識競賽活動。從省直機關到街道小區,從工礦企業到鄉鎮村組,人們以激動的心情在每一道競賽題上書寫下對香港回歸的深深情意。

群眾愛國熱情空前高漲

從沿海到邊疆,從城市到鄉村,全國各族人民以香港回歸為主題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一浪高過一浪。家住河南省封丘縣王村鄉的八旬老人王振華向鄉親們講述著香港回歸的故事。王振華原是中學教師,一腔愛國熱情推動著他從去年5月起開始收集介紹香港的文章和圖片,最後他將選定的130篇文章和70幅圖片一張張地貼到十幾塊硬紙板上,然後騎著三輪車,帶著這些資料走村串鄉自辦展覽。許多農村群眾從他這裏了解到香港回歸祖國的偉大意義。王振華說:“我要讓鄉親們既看到我們國家今天的強大,又不要忘了曾經有過的屈辱曆史。”

天津市河東區二號橋小學的學生們近日高興地傳閱著從香港旺角勞工二子弟學校寄來的書信和照片。今年4月底,二號橋小學6年級的學生們開始給香港這所學校的小同胞們寫信,介紹天津的風土人情,表達全校師生熱烈盼望香港回歸的心情。5月中旬,二號橋小學的同學們陸續接到香港小朋友寄來的回信和一些介紹香港名勝的照片。津港兩地小朋友通過書信往來加深了彼此的了解。香港旺角勞工二子弟學校6年級劉穎同學在信中寫道:“收到你們的來信我們十分高興,大家都說將來一定要到天津看看。這幾天我們全校正在排練‘千人大拚圖’,要用1000個人拚出祖國地圖,以此表達我們即將回到祖國懷抱的興奮心情。”